這里向大家介紹三位日本青年。文章譯自日本的《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日本的報紙上都辟有《人物》專欄。上這個專欄的,并非有定評的英雄模范,而是普通人中可以成為話題的、有某些特點的人物。下面的選擇的就是這樣的人物。
從這三個人物中,可以窺見日本青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在資本主義激烈競爭的旋渦里,多數(shù)日本青年都在努力奮進。他們不安于現(xiàn)狀,善于獨立拼搏,有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兩年東游所獲得的印象。
西田三智子
京都產(chǎn)業(yè)大學經(jīng)營學部二年級,第十二屆國際珠算大會冠軍,日本珠算聯(lián)盟第四代名人。十九歲。
把漫畫上主人公和這位冠軍相提并論未免有些失禮,但是,她和小阿拉萊是那么相似。不過,相似的只是外表。她沒有漫畫主人公的那種輕飄和滑稽,是一位沉著穩(wěn)重的京都姑娘。上月二十九日,在第三十七屆國民珠算比賽大會上,擊敗全國各路名將,連續(xù)第二次奪得全日本第一名。比賽項目有乘除法、傳票打法,共七項,數(shù)字達百億單位。開戰(zhàn)三十分鐘,眾星隕落,最后只剩兩個人爭奪冠軍,那便是三智子和另一名愛知縣的男大學生。兩人互不相讓?!皩κ植蛔〉夭梁?,我知道他已經(jīng)亂了陣腳。”她說。但那時,她卻心境平和,毫無雜念。至第六項,便勝負揭曉。
“不躲避問題,不懼怕困難”,這是三智子獲勝的秘訣。置身賽場,她用這個秘訣為自己“催眠”,使自己如入無人之境。
“座右銘是什么?”
“克己?!?/p>
小學一年級時,鄰居小朋友進入珠算私塾,媽媽也把她送了進去,三年級時達到珠算一級水平,六年級時獲京都府小學珠算比賽第一名。順其自然,高中進了珠算名門——京都明德商業(yè)高等學校。通過考試,取得高中教師資格,當商科教師,是她的理想。因此,高中畢業(yè)后考入京都產(chǎn)業(yè)大學。興趣是鋼琴。問及畢業(yè)理想,回答兩個字——“算盤”。每天,大學——明德商高——家,成一三角。醉心于學習和打算盤,因此,“還沒有男朋友”。
雖說當今是電子計算機的全盛時代,然而,“那只是按一按數(shù)字盤,無助于培養(yǎng)對數(shù)字的思考力。”三智子說。她否定了“按算”。
(《讀賣新聞》一九八三年六月三日)
●葉徹雄
公司董事的長子。經(jīng)埼玉大學附中、縣立浦和高中、駿臺高等預備學校,考入東京大學教育學部,今春畢業(yè)?,F(xiàn)為歧阜縣清見村木工團體“奧庫·布伊萊茨基”(音譯)的成員。二十四歲。
以分數(shù)取人,為升學考試而學習,在當今這種激烈的競爭中,過關斬將,乘優(yōu)選的傳送帶節(jié)節(jié)上升,一直就讀于一流學校的尖子,當學歷社會為自己敞開大門,最后的用人單位相繼前來招聘的時候,卻從前進的列車上半途跳了下來,作出了完全相反的抉擇,跑到深山溝里,當了一名見習的木工,開始學習做家具。
一月到任。忍受著零下二十度的嚴寒和山村的風雪。有時通宵開車往東京和大阪運家具。每月有兩次輪流值班做飯。十三名光棍漢的飯菜,一個小時就可以做出來。打夜班,星期天也不休息。這樣,一個月才賺八萬日元①。
不喜歡大企業(yè)。因為“他們使用亞洲廉價勞動力;他們到處散布公害;他們激烈競爭,一心想打敗對手,出人頭地。”曾經(jīng)打算當教師。“想同現(xiàn)存的教育制度較量一番。但是,后來知道,當教員要經(jīng)過教育實習,照樣被捆住手腳,按自己的愿望去做是不可能的。”
偶然讀到了介紹“奧庫·布伊萊茨基”的書,“吃了一驚。大學畢業(yè)生組成的手藝人團體,置身于荒僻的山村,關心著人類的問題……在東大,學不到這樣的科目。喜歡手工活,看了這個材料很受感動?!?/p>
馬上寫信,要求去看看。第二封信發(fā)出后,有了回音。去年夏天,到當?shù)亟邮芰藴y驗。搬運材料啦、用砂紙磨面啦……“搬一塊板也有竅門兒,在那里可以不斷發(fā)現(xiàn)書本上沒有的新東西,使我感到知識是這樣的貧乏?!?/p>
“父母?只是沒有當成教員,他們有些遺憾。他們不是那么保守,這一點,也算是得天獨厚。中學時代大大反抗了一次,從那以后,再不說三道四了??紪|大也是我個人的主意?!?/p>
賦閑一年,統(tǒng)考初試獲得九百一十四分進入東大。在大學,他“痛感分數(shù)把人禁錮到各個領域,不知天外別有世界?!?/p>
周游過帕拉奧小島②,了解了貧困社會里富有獻身精神的領袖人物,寫了《社會與教育》,作為大學畢業(yè)論文。西服甩在家里,便裝來到了山村。
(《朝日新聞》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編譯者注:①日本大學畢業(yè)生沒有統(tǒng)一的工資標準,企業(yè)大小不同,工資多少各異。比較起來,八萬日元算是少的,比起楢葉徹雄有可能進入的一流企業(yè),八萬日元算是相當?shù)偷摹"谂晾瓓W諸島位于西太平洋,面積四百七十八萬平方公里,人口一萬三千,由美國托管。
川口仁
香川縣人,香川大學經(jīng)濟學部畢業(yè),香川縣警察,歷任高松北警察署警備科員等,一九七八年三月起到女木派出所任職。三十二歲。
從瀨戶內海一個小島的警察派出所,沖破四點三比一的競爭的難關,考入國立香川醫(yī)科大學,決心“將來當一名邊遠地區(qū)的醫(yī)生”。這是一次自學的挑戰(zhàn)??己髱捉拥戒浫⊥ㄖ翘?,正在島上巡回。
“與其說高興,不如說感到沉重,今后的路子恐怕相當艱巨??!”這是川口的真情實感。從香川縣警察局高松北警察署警備科志愿到女木小島派出所工作,在島上已生活了五年。“當初志愿當警官,是希望直接對人有所幫助,現(xiàn)在考醫(yī)大,目的也是要回到這個原點上去?!?/p>
小島有一百七十一戶人家,五百零四人,以漁業(yè)為主。若說事件,一年到頭頂多有幾次偷盜呀、事故什么的,是一個和平的小島?!暗胤诫m小,人很親切,有一種古樸自然的民風?!彼f,對小島充滿眷戀。五年,島民無事不找他商量。一九八○年島上常駐醫(yī)生去世,島民們請求“無論如何給想想辦法”,呼聲很高。
令他決心從醫(yī)的,是這樣一件事——他管轄內的男木小島上,有一個孤獨的老人,因為沒有醫(yī)生,得不到及時治療,悲慘地死去了。死后,城里醫(yī)生又不給簽署死亡證明書,以致連葬儀都無法按時舉行。面對雙重悲劇,川口痛切感到自己的無力,感到孤島缺少醫(yī)生的悲哀,他覺心自己當一名醫(yī)生,解除島民的痛苦,于是發(fā)憤自學。
“在學校里覺得學習那么苦,這時卻感到了其中的甜?!比鲱^的應考生,累積近二米高的筆記本。意志幫助他踏上了從醫(yī)之路的第一步。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妻子曾表示反對,而現(xiàn)在卻說“不論學習多少年都可以”。川口就這樣開始了新的大學生活。他的目標是,不僅用醫(yī)術,還要用親切的關懷去解除病人的痛苦。
(《朝日新聞》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