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前
在中日青年友好聯歡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世界青少年交流協會代表團的五位日本青年,應我刊邀請,寫下了這些熱情、誠摯、坦率的文字。
本文的右下方是日本著名人士小野寺喜一郎等為本刊的題詞手跡。
編者
在街頭巷尾給我們日本青年以熱烈歡迎的中國朋友們的表情,使我感到有些奇異。我懷疑能否有一種事情可以驅使現在的日本青年煥發(fā)出如此的熱情,作出這樣狂熱的舉動。
確定一個國家的目標,把青年們爆發(fā)的力量聚集起來,這在今天自由社會體制的日本是件困難的事情。日本青年努力的目標各自向著不同的方面發(fā)展,而中國青年的力量是集中于一個方向的,那就是現代化的方向。我深深感到,做為一個日本青年,應該向體現在北京長安街上“同心同德”這一標語的中國青年們好好學習。
對中國青年的第二個印象是他們的力量和活力。在日本,由于明治維新以來近代化政策的成功,人們在物質上、經濟上獲得了充裕和滿足。下一個時代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們正在探索。這就是日本的現狀。自然,日本人與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因自己是勤奮的民族而自負。而中國青年對于事業(yè)傾注全力的精神,不斷向前的態(tài)度,則使人感到吃驚。他們積極熱情地與我們這些新朋友大聲交談,對于學習新知識的渴望的態(tài)度,給我們日本青年留下了深刻印象,打開了我們的心扉。我要向為使這次交流獲得成功而傾注全力的中國朋友們表示衷心的謝意。
給我的第三個印象(我要用帶有批評味道的語言,請予諒解),就是中國青年對于世界的知識太貧乏了。日本人由于自由報道之故,得以了解世界各國的種種動態(tài)。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日本人也有很清楚的了解。友好的第一基礎是能夠相互了解其長處與短處,中國青年的海外眼界應該開闊起來,我們熱烈期待著在信息交流方面中國采取更為積極的對外開放。
河內山哲朗
孩子是未來派往各國的留學生,教給這些孩子們什么,囑托他們什么,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國家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中國的教育有著怎樣的課題?我是抱著極大的興趣的。
9月30日,在首都各屆青年歡迎日本青年的大會上,胡耀邦總書記在演說中指出新中國的青年一代“特別是在文化修養(yǎng)、外語修養(yǎng)、科學技能和文明禮貌上同我國發(fā)展的要求,同國際友好交往的要求都不夠適應。”
有幸的是,其后我們相繼參觀了北京五中、西安八十五中、上海甘泉中學及華漕公社農業(yè)技術專科中學等四個學校,得以回味一下胡總書記的講話。
我注意到了這樣幾點:
第一,是否因為我們參觀的都是些優(yōu)秀的學校,我感到學生們的語言能力、文化教養(yǎng)程度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第二,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工科教學內容的充實引人注目。在各個階段都可以看到為強化科學技術教育所做的努力。
第三,與日本的中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更為單純、幼稚。但他們接人待物及講話的樣子極為有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中國的學生們都十分用功。他們對我們講:“考大學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成績下降要遭到父母的責罵”。但是,有一點引起我的特別注意,當問到學生們:“你學習這樣努力,將來的夢想是什么呢?”十分遺憾,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在那一瞬間,會話中斷了。我曾于今年五月去歐洲各國視察了他們的教育情況,對于同樣的問題,歐洲的學生們是充滿自信,樂于回答的,談話會因此而立即活躍起來。
當每個人心底里涌出的希望、要求與國家的要求相一致的時候,才能夠產生出真正的教育。
野田佳彥
我愿意回憶起在北京機場將我們包圍起來的孩子們和青年們的笑臉;我愿意回憶起在北京、西安、上海接觸過的人們的笑臉。沿路向我們招手致意的人們,中學的學生們,人民公社的社員們,宴會上陪坐的人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見到那充滿了真摯友愛的笑臉。
我從中國人那里得到的印象是積極向上、好奇心旺盛、純樸。我覺得他們都是些具有人情味、容易相處的人;我們也有作為友好親善使節(jié)的自覺和想了解中國及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我認為這和中國人的性格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關系。
在中國,和學生們的交談中給我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是,他們?yōu)閲曳盏氖姑蟹浅娏?,中國最重視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我認為這并不奇特,不如說更讓人覺得他們是健壯和強有力的,這正是中國的活力所在,它使中國的青少年眼中閃爍著光輝。
我們不能原封不動地接受中國的體制,這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但是,相互尊重體制上的差別,從人類所具有的共同感情開始進行交流則是完全可能的,現在我們正在這樣做。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這種親密交往才是和平友好關系的基礎。
田近秀敏
我們不能光是整天高唱“友好”,而是必須造就出一批為21世紀的日中關系獻身的年輕人。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對中國這次給予我們如此盛情款待的最為誠摯的回答。我深感只有與中國人民的人情相觸,不斷傳播我們的這種心情,才能使這次交流不是單純的政治宣傳,而成為友好促進的新起點。
橫田光弘
今后的日本和中國,作為世界和平戰(zhàn)士必須竭盡全力,我認為超越社會體制的差異所進行的3,000人的大交流的意義就在這里。這就是我們的使命。21世紀穩(wěn)固的世界和平的基礎必須由日本和中國的青年一代來承擔。這新時代序幕的鐘聲應該在3,000人大交流的各地的回響中帶著美麗的諧音傳向四方。
近藤康夫
(1)日中永遠友好
用青年的的熱情開創(chuàng)21世紀。!!
日中青年友好團結,為亞洲及世界的和平和發(fā)展作貢獻!
小野寺喜一郎
(2)中國廣大青年們,感謝你們對我們日本3,000名青年的熱情歡迎!
10天的日中青年交流,在你們的熱情友誼之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明天我們就要回國了,但在中國土地上嘗受到的友情卻永生難忘。
讓我們?yōu)槿罩杏押玫牟粩喟l(fā)展共同努力吧!再見。
板本登
(3)為建立21世紀新的日中關系,兩國的青年要團結起來。
鈴木弘喜
(4)新時代的黎明
平野仁
(5)五講四美
“大島茂” 宇津井健
(題圖: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