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茵
藝術家筆下的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尤其是青年男女邂逅時的一見鐘情,更令人感到神秘莫測。不管是外國的羅米歐和朱麗葉,還是中國的張君瑞和崔鶯鶯,他們的愛情都是以一見鐘情為開端的。雖然他們的相遇只是在一個瞬間,然而就在這短暫的瞬間里,他們四目相對,因愛生輝,情弦被撥動,心焰被點燃。他們的感情是那樣真摯,那樣熱烈,那樣富于浪漫氣息,使得一些青年朋友從情竇初開時便憧憬著這種浪漫主義的愛情。
那么,到底有沒有一見鐘情呢?一見鐘情難道真是最好的“天賜良緣”嗎?既然愛情存在于兩個人之間,還是讓我先從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說起吧。
人際交往的四種水平
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從認識到交往,再到建立起友誼,這是一個關系不斷深化的發(fā)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淺入深地分成四種水平。
第一水平:知道對方。只是一方面的態(tài)度或印象,沒有交往、相互影響。
第二水平:表面接觸。雙方有接觸和交往,但了解膚淺,只限于表面。
第三水平:較密切的關系。兩個人相互產生影響,有共同的活動,并初步形成了友誼。但這時的共同活動,還只是各自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第四水平:密切關系。雙方關系深刻、密切,共同活動已經在個人生活中占大部分。雙方相聚時感到愉悅和滿足,離開時感到痛苦和懷念。
相識到相愛的三個階段
一對青年男女,從相識到結為夫婦,一般來說要經過三個階段。
外部吸引階段。在男女交往中,外表的吸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謂外表,就是容貌、體態(tài)、談吐、舉止、風度、衣著打扮等等。其中,尤以容貌和體態(tài)容易引起對方的好感,產生吸引力。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說過:“美麗比一封介紹信更有推薦力?!泵赖母惺?,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使人直覺地喜歡對方。如果看到對方“不順眼”,那就不太可能去主動接近對方。而異性美的吸引,可能使人產生愛慕之情,而且會達到狂熱的地步。一些人可以憑著短暫的印象,一下子跌入情網。有的人甚至顧不得考慮更多,就馬上與對方結成婚姻。如果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一見鐘情”,這則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感情。因此它也是脆弱的,容易轉移的。
肯定價值觀階段。這是男女雙方在交往中互相滲透的過程。在這個階段里,雙方的關系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廣度,指他們的思想交流和共同活動涉及到社會、人生、個人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如工作、家庭、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等。深度,指在認識每一個問題時,他們都觸及到雙方的心靈深處,而各自又都能不加掩飾地表明自己的信念、態(tài)度、價值觀、理想、興趣、愛好。如果他們在主要的方面能夠達到一致,能夠彼此作出肯定的評價,能夠感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互相理解,那么他們就不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而且會認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伴侶,從而產生互相依戀、幫助的情感,也就是產生了愛情。
角色配合階段。在現今社會中,愛情只有用婚姻的方式來處理才是符合道德的。因此,青年男女還要考慮雙方組成家庭是否合適,也就是能否建立一種能實現家庭職能的雙邊結構。有時,男女雙方都是好同志,互相也有肯定的評價,但由于某些方面不相適應而不能結為夫妻。例如,雙方都是支配型的人,都具有喜歡指揮別人、主動影響對方的性格,就很難結為夫妻。如果一方是服從型的,即喜歡聽別人的指揮,受別人的照顧,而另一方是支配型的,那他們結合在一起就比較合適了。
一對青年男女的關系,只有經過以上三個發(fā)展階段,才可以說是成熟了,他們的婚姻也將是幸福的、美滿的,并且是牢固的,它將永?;盍?。我們稱這種愛情為理智的愛情。
非理智的愛情——一見鐘情
與理智的愛情不同,社會上還存在著另一種愛情,也就是停留在“一見鐘情”階段的愛情——非理智的愛情,因為它只憑著感情上的沖動,而缺少理智。僅僅滿足于一見鐘情的男女青年,忽略了與對方深入接觸,忽略了全面了解對方這個關系發(fā)展過程中的最重要的階段。他們在外表吸引階段,就匆匆忙忙將雙方關系確定下來,這樣就埋下了不幸婚姻的種子。
他們的愛情為什么會閃電般地快速呢?大致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異性的吸引喚起了熱烈的感情,但當事人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又無法對自己這種感情作出正確的評判,結果,愛情象脫僵的野馬任意馳騁,自己卻無法駕馭。另一種是青年男女在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理想的愛人的模式,這個模式可能是現實生活中不同個人的長處的集中。如,有的青年說自己的對象要有“運動員的體魄、演員的長相、詩人的才華、外交官的風度、服務員的殷勤”。有的青年干脆把小說里或銀幕上的形象搬過來,當成幻想中的愛人模式。這個理想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們的頭腦中。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如果遇到一個外表相似的人,就會“一見如故”,認為自己夢寐以求的愛人就在眼前了。他們會不顧實際情況,把平時幻想出來的一切美好的品質,都寄托在眼前這個具體對象身上,從而一往情深,相逢恨晚。
但是,一見鐘情的激情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狂熱的激情會迅速減退。在共同生活中,男女雙方最本質、更深刻的東西會暴露出來,“一見鐘情”所獲得的表面的、膚淺的友誼光環(huán)也就隨之消失了。例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在她比較幼稚的時候,曾把萍水相逢的余永澤看成是“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青年”,并很快地愛上了他。但在以后的生活實踐中,他們的分歧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深,終于不得不分道揚鑣了。所以,真摯的愛情是理智的,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yè)基礎上的愛情。只有這樣的愛情才會是持久的互愛。
記住吧,朋友。一個成熟的人絕不會刻意追求什么“一見鐘情”,更不會用“一見鐘情”代替建立愛情的全過程。(題圖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