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勇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引用材料甚多,見解不乏獨到之處,是不可多得的力作。書中有些事例在作者是信手拈來的常識,在讀者就可能成為無從索解的啞謎。好在作者有不少自注,譯者也加了許多譯注。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譯注不夠妥貼準確,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比如商務版中譯本第411—412頁有段文字說:
但丁描寫比阿特麗斯的“凱旋式”,有啟示錄中的二十四名長老,有四個神怪的活物,有基督教三德和四“基德”,有圣路加、圣保羅和其他使徒。
譯注先引《新約》中有關四活物的記載,接著稱人獅牛鷹四活物代表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福音。其實人獅牛鷹是《舊約》記載的次序,用《新約·啟示錄》中“獅牛人鷹”的排列來分別指代太、可、路、約四福音才是比較正確的說法。
《神曲》王維克譯本第328頁上注〔9〕也持前說。王譯本《神曲》的注釋先引《以西結書》的經(jīng)文,然后才引《啟示錄》的有關部分,人獅牛鷹的排列或是直接抄自《以西結書》的筆誤?《神曲》朱維基譯本《煉獄》篇第233頁的注釋,只籠統(tǒng)地說四活物代表四福音,對一般讀者來說,是很不夠的。
但丁《神曲》中描寫四活物的根據(jù),除了《圣經(jīng)》記載還有二世紀以來普遍流行的一種比喻說法。公元一八○年前后,法國一位主教就得出結論說四福音各從不同的側面顯示出耶穌基督的完美,太、可、路、約四福音分別象征著至高的權柄(獅)、謙卑的事奉(牛),無比的智慧(人)和屬靈的奧秘(鷹),即《啟示錄》中四活物恰好用來比喻四福音各自的特點。
另外,前引漢譯本那段文字中提到了基督教三德和四“基德”,前者是信、望、愛,后者似為四種基本美德的略稱,指謹慎、正義、勇敢和節(jié)制(《神曲》王維克譯本中曾注明),這里似乎也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注釋才好。二十多年前陳原同志稱贊過注釋者的功勞(《書林漫步》),不過我覺得適當?shù)淖⑨尡剡m合于一定的讀者群(恕我跳出普及與提高的辯證輪回),因而也有一定的標準,否則恐怕只有苦勞。目下見到的一些面向中級以上讀者的譯本,在專有名詞上用力特勤,不顧上下文是否不言自明,見到柏拉圖、威尼斯、夏洛克就大注特注。企鵝叢書中英國小說的一些注釋者聲明《簡明牛津詞典》(COD)中能查到的詞語恕不代勞。我們是否也可參照此法,讓備有《辭海》之類工具書的讀者有舉手之勞而無依賴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