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佩琴
上文里向大家介紹了武術(shù)中的手型、步型、壓腿、踢腿和組合動作,著重于練腿的方法。
我們知道,人身以腰為軸,牽掣全身,單有腿功沒有腰勁,就只有柔軟,失去剛強和彈性。拳諺說“練拳不練腿,一世冒失鬼”,“練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因此,腰與腿常常連起來稱之為“腰腿功”。實際上,這些都是練武的基本功。
中醫(yī)認為“腰為腎之府”,這說明壯腰能起到益腎的作用。所以練腰不只是練武的入門之法,還有益于健身。
武術(shù)運動的基本功,除腰腿功外,肩臂、眼神、身法的協(xié)同練習(xí)也很重要。本文就四個方面作些介紹。
一、練腰
(一)前俯腰:直立,并足,膝不能屈,雙手手指交叉,兩臂上舉,挺胸收腹;上身前俯,用掌心碰足背或地面。做10次(圖1)。
(二)彎腰:姿勢同前,兩手抱腿,使頭胸盡量向雙腿貼靠(圖2)。每次彎腰持續(xù)半分鐘到五分鐘。
(三)晃腰:兩足開立同肩寬,上身前俯,兩手向前伸展,以手帶臂,以臂帶肩,以肩帶腰;由前+左+后+右+前,旋繞一圈(圖3)。然后反方向繞一圈。左右各繞10圈。
(四)后彎腰(下腰):兩足開立同肩寬,兩臂伸直,腰向后彎,撐地成弓橋形(圖4)。然后以掌心與手指之力,并借助腰勁用勁使身體挺直、復(fù)原。如此反復(fù)lO次。
(五)甩腰:兩足自然開立,兩手自然放松垂直,以手帶臂,以臂帶肩,晃動腰部,左右甩打拍腰(圖5)。左右各20次。
二、練肩臂
(一)掄臂;兩足自然開立,手臂前伸,同時由前→上→后→下→前,掄繞,做10次。然后反方向做10次(圖6)。
左臂伸直向前,右臂伸直向后,同時按逆時針方向掄繞,共10次(圖7)。
(二)掄臂仆步拍地;馬步勢,兩手垂直。
左仆步:左手自下→右→上→左→下(腰左旋90度),繼續(xù)自下→左→上(腰旋回90度)→左→拍地,由馬步變左仆步,同時,右手直臂,自下→右→上→左→下→右→上,亮掌(圖8)。
右仆步:動作相同,但左右手相反。左右仆步各做]O次。
(三)掄舞木棒:拿長一公尺左右的刀、劍、锏或木棒,用左右手臂掄舞。
1、掄舞的繞圈方法照“掄臂”的三個動作。
2、也可照“掄臂仆步拍地”的兩個動作,但最后不拍地。
3、交叉掄舞:二臂同時向后掄繞,在身前交叉,然后同時向前掄繞,在身前交叉(圖9)。
以上三種掄臂法,都有松肩活膀的作用,練習(xí)時,不能抬肩僵硬,必須自然松柔。
三、練眼神
古人說:“拳似流星,眼如電?!本褪且约怃J的目光,視敵之動向,方可攻防有數(shù),技擊有法。初練入門,當(dāng)然不在于明察敵手,如何乘隙進擊。而應(yīng)從手、眼、身、法、步全身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增強體質(zhì),鍛煉身體上著手。
練眼的方法很多,戰(zhàn)國時期楚國名箭手養(yǎng)由基,曾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穿梭飛來往去,以練習(xí)捕捉飛梭的功夫。久而久之,練成了“百步穿柳”的驚人之藝。當(dāng)然,現(xiàn)在不會有人去用這種方法來練眼神。但也可以作為一種借鑒。
(一)追魚、鳥練眼神法:常用眼看池中游魚的尾部,或空中飛鳥的頭部,或飛旋的蝴蝶。凝神注意它們的活動,隨之而轉(zhuǎn)動眼球,鍛煉眼神。
(二)模仿練眼神法:百獸中眼神最威武的是老虎,多看老虎的眼神,對武藝大有幫助。此外,還要揣摩老鷹和貓頭鷹的眼神。因為鷹類的眼神銳利敏捷,尤其頸項部活動范圍大,旋轉(zhuǎn)速度快,加強了運限的威力。
(三)架勢練眼神:除上面兩種練習(xí)法外,在拳套中,可以結(jié)合“眼隨手轉(zhuǎn)”的方法進行練習(xí)。
“弓步雙推掌”,雙掌從腰間推向前方,眼睛也必須先向腰看,再跟著手掌向前方看。(圖10)
“馬步架打”,右手掌架于頭頂,眼向右手看。左手平拳打出時,眼要向左拳方向看(圖11)。
四、練身法
拳諺說:“人身無處不是拳?!币约紦魜碇v,有的認為只有一拳一腳,一肘一膝可以攻打。其實不然,還有探身之拳、回身之肘、立身頭頂、肩髖靠打、仆身跌摔等攻擊方法。所以練拳不注意身法,就會俯仰僵硬,閃轉(zhuǎn)呆滯,達不到舒展滯灑,旋轉(zhuǎn)自如。練習(xí)時必須手到、步到、眼到、身到、法到,五藝到,一氣呵成。
如一個左弓步直沖拳:在弓步邁出的同時,左手握拳于腰間,右拳直沖出前方,眼隨右手,身子一扭,以腰聯(lián)絡(luò)上下,首尾相銜,順勢提勁塌腰,挺直。左足弓步,右膝部伸直。這一組協(xié)調(diào)連貫的動作,要在一秒鐘內(nèi)完成。(圖12)
四肢的活動與身軀配合,全靠身法協(xié)調(diào),這需平時多練多體會,才可達到敏健靈活,動靜自如。正所謂“守若處女,出如脫兔”。
(插圖殷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