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南
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曾說過:“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問?!币馑际钦f科學需要好奇心,因為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談到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縱觀科學史,大凡有建樹的人,都有強烈地探索自然之謎的好奇心,都敢于提出問題,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難怪有人把好奇心比作萌生科學的幼苗,把好奇心譽為學者的第一美德。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年輕時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一邊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一邊想:這星星、月亮,為什么能掛在天空上呢?刻卜勒說,星星、月亮都是在天空中轉動的,那它們?yōu)槭裁床幌嘧材??…?/p>
這些疑問纏繞著牛頓,激發(fā)著他探索的欲望。從此他便專心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揭開了這個被大自然深藏的秘密。
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呢?他小時候則常常一個人坐在村莊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樹怎么長出了綠芽,看秋風怎樣染紅了楓葉。他還在思索:清晨,為什么太陽總是從東方慢慢升起來,傍晚,又躲到西邊的山后去?為什么藍色的天空里會有朵朵白云在飄動?有一次他看到母雞能孵出小雞來,便蹲在雞窠里看看自己能不能孵出小雞來。有時他到鄰近的鋸木廠、船廠去,纏著工人師傅問這問那。當問得人家實在無法回答,只好說不知道時,他還不肯罷休,非要追著問人家:“為什么你不知道?”他年紀稍大些時,看見鳥兒在天空飛翔,又想: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他就讓小伙伴吃一種能產(chǎn)生氣體的藥粉,以便象氣球一樣飛上天。結果小伙伴險些喪了命,他也被父親飽打了一頓。
再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幼年時也是好奇無窮。有一次他病了,父親拿一個小羅盤給他玩。他的小手捧著羅盤,看見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著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照樣指著北邊。不管他怎么轉,那根紅色磁針一直指著北邊。小愛因斯坦驚訝了:“是什么東西使它總是指向北邊呢?這根針四周什么也沒有,是什么力量推著它指向北邊的呢?”他驚訝得目瞪口呆。正是這種好奇心,在小愛因斯坦身上,萌生出一枝科學的幼芽,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茁壯了。一九0五年,他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的三篇論文,奠定了物理學三個方面的基礎。其實,這三篇論文只是問了幾個前人沒有問過的問題,并做了回答而已。對此,愛因斯坦說:“我們思想的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于好奇心?!?/p>
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就對人們習以為常的石頭非常好奇。還在兒童時期,他便對他們村里一塊來歷不明的大石頭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常??吭谶@塊大石頭上思索:這是一塊什么石頭呢?是從哪里來的呢?1921年他從大同盆地采回一塊石頭,并發(fā)現(xiàn)太行山麓也有這種冰川條痕礫石。出于好奇心,他決心揭開這個秘密。經(jīng)過仔細地觀察和研究,斷定這是冰川的漂礫,結果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中國發(fā)生過第四次冰川。那塊石頭,后來被他夫人放在缸里壓了咸菜,不久便丟了。一天,李四光問起那塊石頭,他夫人才知道它的意義。她為此還非常后悔呢。
從上面的故事里,我們不難看出,科學的確需要好奇心。但能不能說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應歸功于“好奇心”呢?不能。因為提出問題畢竟不等于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只是在滿河堅冰上打開個窟窿,而解決問題有如破冰遠航,還需要克服無數(shù)的艱難險阻,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但是,不管怎樣,對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來說,好奇心是最可貴的,它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如果沒有它,一切都無從談起。它促使我們提出問題,激勵我們追根求源,推動我們攀高涉險。有了它,人們的智慧之花才可能綻開。因此,誰要想在茫茫學海中采摘幾顆珠璣,誰就首先應該有——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