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驤華
《讀書》雜志第四期上刊載了張隆溪同志的《管窺蠡測》,其中將anti-h(huán)ero一詞譯成“反英雄”。第七期上又見吳希義同志的文章,謂“……把anti-h(huán)ero譯為‘反英雄稍嫌不妥?!薄翱糰nti-這個英語前綴,包含漢語的‘反、‘抗、‘防、‘排除等多種意義?!园補nti-h(huán)ero譯為‘非英雄值得一薦。”吳文所援三則例子,言之頗成其理,然猶嫌尚未達意。
Hero一詞,既有“英雄”一義,又當“主角”一解。在一般意義上譯成“英雄”自無問題,但是在文學批評中,hero一詞(尤其在anti-h(huán)ero這樣的術(shù)語中)主要指作品的主角。在傳統(tǒng)模式中,主角一般都是英雄,因此,這個詞的雙重含義是不可忽略的。
以往的文學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或英俊漂亮,或粗獷豪爽,或聰明,或善良,雖然歷盡艱難,最終必然有完滿的結(jié)局。這類主角是“英雄式”的。然而在現(xiàn)代文學中,卻一反傳統(tǒng)。許多作品的主角與過去截然相反,作家們刻劃的典型人物形象以anti-h(huán)ero的面貌出現(xiàn),約瑟夫·海勒筆下的尤索林就是一例。這一類主人公的典型特征是:他們既沒有崇高壯烈的英雄行為,也沒有出類拔萃的個人品格;他們在靈與肉兩方面缺乏統(tǒng)一完整的性格,在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上,不是他們征服世界,而是環(huán)境將他們壓倒;他們雖有善良的品質(zhì),也試圖奮斗,但是在實現(xiàn)理想和愿望的過程中所作出的任何努力都落了空,受到了生活的狠狠諷刺和嘲弄,致使他們扮演的不是令人心酸同情的小丑角色,便是無能為力的受難者,或者叫做“倒霉蛋”。這一類主角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產(chǎn)物,亦可說是現(xiàn)代西方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
據(jù)此,我覺得擬將anti-h(huán)ero一詞譯成“非傳統(tǒng)英雄式的主角”較為妥切。前幾年在教“美國文學史”課中,講到索爾·貝婁作品中的anti-h(huán)ero時,即以此譯作解,學生們認為一聽就明白。若譯成“非英雄”或“反英雄”,那么對西方現(xiàn)代文學不甚了解的讀者可能會誤解成“壞蛋”的概念,確實也曾有人問過我:“anti-h(huán)ero是否就是villain(壞人,反面人物)?”
英語中還有與此類似的“anti-novel”一詞。若譯成“反小說”或“非小說”,同樣會引起偏誤。我覺得應譯作“非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法的小說”。英美人的語言概念和我們漢語的習慣概念之間往往有一層“隔”,翻譯要化“隔”為“不隔”,在沒有確切的對應詞時,有時譯文可能要“嚕
以上一點陋見,未知正確與否,愿就正于張、吳兩位及其他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