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山
美國西海岸山區(qū)有一種高大挺拔的紅杉樹,人們叫它“塞奎亞”。這是為了紀念一個印第安人而命名的。
1770年塞奎亞生于田納西州,母親是印第安柴拉基部落人,當時,生活在北美大陸的印第安各部落,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塞奎亞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他從小就過著狩獵生活,除了講柴拉基語外,沒機會接觸其它語言。
一天,他在打獵時摔傷了右腿,從此,只能靠手工制作一些裝飾品來打發(fā)日子。他心靈手巧,制作的銀飾品十分受人歡迎,有些白人也慕名前來光顧。在與白人的交往中,最使他感到神秘莫測的是白人的書和報紙,這些“葉子”竟然會說話。他的朋友們都說,這是一種印第安人無法掌握的魔術,但塞奎亞不相信。好奇心驅使他下決心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隨著與白人交往的漸漸頻繁,他學會了講英語,而且弄懂了字母不過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為什么不能把柴拉基語也記錄下來呢?
他開始了艱巨的創(chuàng)造文字的工作。人們常見到他用樹枝在沙地上涂劃著,或用小刀在樹皮上刻各種記號,有時太陽落山后他還坐在地上呆思,連吃飯和干活都忘了。人們以為他中了邪,請巫師來驅妖。他妻子把他積存多年、刻有各種符號的樺樹皮全部毀掉,從此,他只能東躲西藏地繼續(xù)他那發(fā)明文字的工作。
起先,塞奎亞試圖把柴拉基語的每個詞都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后來發(fā)現(xiàn)這些符號多得不計其數(shù)。一天,他突然想出一條捷徑:為什么不能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呢?于是,他根據柴拉基語歸納出84個音,分別用84個字母來表示。這樣,經過12年的努力,他終于創(chuàng)造出一套完整、易學的柴拉基文字。
他把他的想法告訴朋友們,但得到的卻是嘲笑和反對。他只得先教他的女兒,他那八歲的女兒只學習了一個月就能看懂這些文字了,這給了塞奎亞極大的鼓舞。他深信他的文字是遲早會被大家接受的。
他鼓足了勇氣去見酋長,酋長同意讓他試試。第一批學員經過一、二個月的學習竟都能讀會寫了。沒過幾年,很多柴拉基人都掌握了這種文字。不久,他出版了第一份柴拉基語報紙,還親自翻譯了《圣經》。70歲時,他到墨西哥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的柴拉基部落,最后累死在深山之中。
(摘自《科學與文化》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