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官聲
愛美是人的天性。年輕人更渴望自己有健美的體型。不是么,多少瘦長的青年想做到苗條而不纖細;多少肥胖者想做到豐腴而不臃腫;多少高個子想把自己變得魁梧而不單薄,多少矮個子想高一些,變得靈巧而不瘦弱。一言以蔽之,姑娘希望英姿颯爽,小伙子希望俊俏英武。
體型與健康
體型一般是指人體的線條輪廓,但又絕不單純意味著個頭及肢體的高矮長短、寬窄粗細,它包含著極其重要的健康體質的內容。
遠自古希臘的波格拉底,就對人的體型與體質的關系做過了論述,當時他把人們分為兩種基本體型:肥胖容易中風者為中風型;瘦長容易患肺結核者為結核型。1797年,法國人羅斯坦和阿萊又把人分為三類體型:消化型,肌肉型和腦型。腹部發(fā)達,皮下脂肪易于沉積,四肢短,軀干長的為消化型;四肢與軀干的比例勻稱,肌肉比較發(fā)達的為肌肉型;四肢較長,軀干較短,頭部發(fā)達的為腦型。到十九世紀初葉,法國的形態(tài)學家西戈提出了肌肉型、腦型、腹型(即消化型)和胸型(即呼吸型)的理論,多分出了一種類型—胸型。這種胸型的特征是顴骨高,胸廓長,腹部短,下肢短,上肢長。一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的威廉·謝爾登提出按胚胎學原則分類為止,無論怎樣分,都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這些專家們的分類,無不把體型與體質的健康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說,健美的基礎表現(xiàn)為一定的體型,體型的基礎則包括了強健的體質。體型決不是一個純形式的外在的范疇,健美的體魄才是它豐富的內涵。
體型與運動
人體的體型是先天性遺傳和后天性環(huán)境影響的產物。作為后天性而言,欲改變人們的體型,則運動和營養(yǎng)一樣,是不可偏廢的。生命在于運動,這是一條顛撲不滅的真理。莊稼的茁壯成長,全憑陽光、養(yǎng)料與精心的管理;一個人的體型發(fā)育及形成,從降生那天起,就和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飛躍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體力勞動的日漸減少,體育鍛煉越來越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了。國外學者經過調查分析后說,如果認為上一個世紀肌肉用力在人們的能量消耗中占比例很大的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今天就已經大大下降了,肌肉饑餓變成了危害現(xiàn)代人類健康的禍患。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看,運動對獲得人體理想的體型有著更加積極的作用??茖W研究表明,光靠營養(yǎng)是不能“養(yǎng)”出健美的體型來的,營養(yǎng)過剩的孩子,反而變成虛胖的丑形。例如,營養(yǎng)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由于青少年一度忽視體育鍛煉,身高與體質的體型指標,都曾落后于西歐各國。后來在全國推行了《體育及格標準》,才迎頭趕了上去。國外學者還發(fā)現(xiàn),考試期間正是因為放松了體育鍛煉,學生的生長速度才明顯減慢,體質和體型隨之也變得虛弱和消瘦。
再以身高為例,1948年前的五十年間,日本少年兒童身高只增加1.1—1.8厘米,而近三十年,身高增長卻相當于五十年前的10.7倍。這固然是近半個世紀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所致,然而日本同時極其重視國民尤其是青少年體育鍛煉,也是一個原因。拿我國來說,五十年代是我國國民經濟大力恢復和飛速發(fā)展的年代,也是我國體育運動蓬勃發(fā)展的年代,廣大青少年投入到熱火朝天的鍛煉之中,因此,我國測定的1955年前的二十四年間,青年男女身高分別增加3.28厘米和3.36厘米,而1955年后的二十四年中,他們的身高增長相當于1955年前的1.7倍和1.65倍。這里也含有體質和體型的巨大變化。
另外,從生物學用進廢退和人體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青少年的身體正是處于漸變到突變的關鍵時期,這期間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相繼成熟,是后天性體型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在這期間,如果科學地加強鍛煉,就可以讓青少年發(fā)育更加健全、勻稱、健美??茖W已經證實,在青少年下肢進入增長加速期的時候,經常而適宜的體育運動,可以促使下肢長骨骨骼加速增長,這對增加身高起著積極的作用。有些青少年由于加強了體育鍛煉,“雞胸”或“脊柱彎曲”等弊端也得到了矯正。曾有一位女子世界游泳冠軍,由于堅持游泳運動,就矯正了她的駝背。
總之,體型的健美寓于運動之中。體育鍛煉對于塑造優(yōu)美的體型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青蛙的后腿之所以特別粗壯,飛鳥的胸脯之所以特別發(fā)達,都是用進廢退的結果。獲得體型健美的靈丹妙藥在于堅持運動。對于先天條件好的青年來說,體育運動可以使其后天錦上添花;對于先天不足的人而言,體育鍛煉可以彌補所缺,免得后天更加失調。反過來,后天獲得的良好體型,又可以影響下一代,造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