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國孚
案例:浙江某縣農(nóng)村青年齊林,到金華干臨時工。同伴中有幾個人賭博,他也被吸引住了。頭一次參加,他只是想試試,沒料想一會兒就贏了十二元錢。啊,每天干活,從早累到黑,才掙兩元錢,這一會兒就“掙”了六天的錢。來錢還有這么容易的路!他嘗到了“甜頭”,從此狂賭起來。
半年后,當(dāng)他回村時,連那套卡其布衣服都讓人家給剝了,用勞動掙來的錢也都進(jìn)了別人的腰包。他變成了一個輸紅了眼的賭棍,一天只知道賭,賭,賭。先是把家里的東西偷出去賣了賭,繼而從親朋家騙錢再去賭。但他終究未能“時來運(yùn)轉(zhuǎn)”,反而變得債務(wù)纏身。為躲債,他跑到未婚妻家。邪念一閃,他又謊說能買到縫紉機(jī),騙姑娘拿出一百五十元。這是姑娘被星星,戴月亮,采橡子,挖草藥,一分一分?jǐn)€起來的。齊林見了錢,差點(diǎn)幾要下跪?!熬唾€這一回了!”他暗下決心。但等他從賭場被推出來時,一百五十元又“喂”了賭頭。好心的姑娘聞訊,雙腳一軟,倒在地上。
婚事告吹,人財(cái)兩空。討債人踏破了門檻。齊林兩眼發(fā)直。他,變瘋了。
真是一個悲??!一個剛出校門不久的青年(畢業(yè)時還是三好學(xué)生)變成了瘋子。
誰是禍?zhǔn)??—賭博。
賭博似魔鬼。剛開始時,它給你吃點(diǎn)“甜頭”,使你篤信自己“運(yùn)氣”好,于是頭腦中撈外快、發(fā)橫財(cái)?shù)乃枷肱蛎洝_@個魔鬼就是讓你錢迷心竅。其“魔法”何在?它有兩個“魔鉤”:一曰“進(jìn)財(cái)鉤”,一曰“扳本鉤”。凡賭,都是從小到大。初入賭場,常是以下幾種情形:看到別人賭,感到好奇,想碰碰自己的運(yùn)氣;生活無聊,尋求刺激,以賭取樂;認(rèn)為耍小錢,小意思,不在乎;受壞人引誘,被拉入賭場。不管怎樣人賭的,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想贏錢。這種贏錢欲望,正是思想上易被“魔鉤”勾住的“環(huán)”。贏錢時,“進(jìn)財(cái)鉤”勾住你,使你產(chǎn)生“手氣壯,正進(jìn)財(cái),該大撈一把”的思想,狂賭下去;輸錢時,“扳本鉤”勾住你,使你產(chǎn)生“不把本撈回來誓不甘休”的思想,孤注一擲地要賭下去。二鉤交替使用,把賭徒的靈魂緊緊勾住。于是,贏錢越多,越想發(fā)財(cái);輸?shù)迷蕉啵较霌票?。從此沉溺賭場,不賭則手發(fā)癢,眼發(fā)紅。輸紅了眼的賭徒,就會置道德、廉恥于不顧,甚至不顧法律,鋌而走險(xiǎn)。由賭而偷,由賭而搶,由賭而殺人越貨,都是有案可查的。賭博這個魔鬼,葬送了多少青年的前途,毀滅了多少美滿的家庭,誘惑多少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真該給人們敲敲警鐘!
賭博這個魔鬼之所以能迷住人,是因?yàn)橘€博者頭腦中有好逸惡勞、投機(jī)取巧、見錢眼開、不勞而獲這些思想毒根。且不說賭博本身就違法,也不說賭博會輸錢;就是贏錢,那錢也不是自己的正當(dāng)勞動收入,是不義之財(cái)。你發(fā)橫財(cái),就有人要蝕血本,你走“紅運(yùn)”,就有人倒“黑霉”?;ㄟ@種不義之財(cái),良心要受責(zé)備的。只有勞動才是一切歡樂和美好事物的源泉。達(dá)·芬奇說過:“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笨縿趧又赂徊攀侨碎g正道,靠賭博贏錢,總不會有好下場的。
“就賭這一次了!”—這是在自欺欺人。賭博者的僥幸心理,總使他想再撈一把或把本扳回來。紙牌一端,骰子一擲,就又被“魔鉤”勾住了。一次次指天誓日要戒賭,又一次次賭下去。于是乎,“就賭這一次了”成了“不停地賭下去”的同義語。若真想戒賭,何不從“這一次”開始,當(dāng)機(jī)立斷!真戒賭與假戒賭的分水嶺,就看你如何對待“這一次”!
“戒賭太難了,要我改,判勞改?!薄@還是沒有戒的決心。被賭博這個魔鬼迷住心竅,要想擺脫,的確不易。但也決不是非勞改不可。即使關(guān)起來,如不思改悔,放出來還會重賭。不少事實(shí)說明,有的青年參加賭博雖已走近犯罪邊緣,但經(jīng)組織和親人幫助,猛醒過來,也是可以做到懸崖勒馬的。只要真下決心,再輔以一些可行的具體辦法(如節(jié)衣縮食還掉欠債,請朋友幫助提醒,把精力轉(zhuǎn)移到某項(xiàng)健康的文化生活中等)是可以從“魔掌”中跳出來的。
愿觀賭者趕快走開,初賭者從此罷手,嗜賭者迅速從黑暗的魔窟中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