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谷
歷史上有許許多多離奇詭譎的事件,使人無從探索,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是一筆胡涂帳。這類懸案,清朝不少,最著名的是清初三大疑案。
順治出家世祖福臨(即順治)本人酷信佛教。常聽木陳老和尚誦經(jīng)說法,并曾發(fā)出諭旨,叫他們不要把他當(dāng)天子看待,而以佛門弟子相待。順治雖入佛門,受法命,但是從不下階離開天子寶座,也并非真正的和尚。自從端敬皇后董鄂氏死后,順治悲觀厭世,很想脫離塵網(wǎng)、遁跡空門。后來突然失蹤,有人說他跑到五臺山古寺當(dāng)了和尚。清廷因為不可一日無君,只得下詔,假說世祖章皇帝已經(jīng)賓天(去世),新皇康熙繼位,以了此事。這位皇帝,究竟是死了,還是出了家,成了千古之謎。
雍正奪嫡雍正皇帝本名允(1723—1735),乃是康熙第四皇子。清史夸他“文武英明、寬仁信義”。其實,他一點也不這樣,而是一個“陰沉剛毅、忌刻險譎”的兇殘暴君??滴趿荒甓噬喜∥?,彌留之際,允乘機(jī)弒父,矯詔篡奪帝位。據(jù)說康熙本來最愛十四子允,親筆寫下讓十四皇子繼承帝位的詔書。允偵知,密派親信偷把詔書“十四子”的“十”字,改為“于”字,因而奪嫡成功。近來有人考證,認(rèn)為:清初的文字和宮廷文書習(xí)慣,稱呼皇帝的兒子前面一定要冠以“皇”字,“十四皇子”絕不能省略為“十四子”;而且,“於”“于”兩字當(dāng)時并不通用,把“十”改為“于”字說不通。因此,得出結(jié)論:雍正篡改遺詔奪嫡的說法難以成立。這又是清初的一大疑案。
世宗被刺雍正(廟號世宗)四十五歲登基以后原形畢露:弒父、逼母、謀兄、害弟等等,什么勾當(dāng)都干得出來。在位十三年,濫施刑戳,遍及臣民。明末儒士呂留良,人稱晚村先生,國亡不仕,嘔心瀝血,閉門著書。死后因受湖南反清義士曾靜供詞的牽連,被掘墓戳尸。全部家族,無緣無故,株連受害遭殃。只有孫女呂四娘偶然逃亡,幸免于難,據(jù)說,她遠(yuǎn)走山林,習(xí)技于少林寺。數(shù)年后,身懷絕技的呂四娘,為報國難家仇,到了北京,進(jìn)宮刺殺了雍正,攜頭而走,不知去向。雍正死后,清廷不便聲張,偷偷給雍正配了一顆黃金雕成的腦袋,下詔說是駕崩,讓乾隆登位,草草收場。宮中雖有知情者,但是誰也不敢吭氣。不過,盡管宮禁森嚴(yán),還是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民間街頭巷尾,到處有所傳聞。雍正究竟是病死,抑是遇刺,也是一大疑案。
(摘自《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