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華
有些青年因有位“好爸爸”,在工作、參軍、提干、住房等方面得到特殊“照顧”,便悠然自得:有些青年因沒有“好爸爸”,而覺命運不濟。我常常想,什么樣的爸爸才真正稱得上“好爸爸”呢?我想到了楊玉祥同志。
楊玉祥同志是1937年參加革命的老干部,現(xiàn)任沈陽市機床工業(yè)公司副經(jīng)理。他曾給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當過勤務員,隨劉鄧大軍轉戰(zhàn)南北,上至中央下至省市都有一些老戰(zhàn)友。照某些青年看來,完全具備了“好爸爸”的條件。然而,他不僅自己勤勤懇懇地為黨工作,抵制特殊化等不正之風,而且嚴格要求子女,教育子女“不要依賴父母,要走自己的路”。
楊玉祥同志的二兒子楊菁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1972年,楊菁快要中學畢業(yè)時,部隊正好在學校中征兵。楊菁幾次要求爸爸找老戰(zhàn)友幫幫忙。老楊說:“咱要服從組織安排,如果學校推薦你參軍,家里同意你去。但為了當兵去走后門,這事咱不能干?!睏钶夹睦锵氩煌?,但還是聽了爸爸的話,下鄉(xiāng)了。
下鄉(xiāng)有遠近之分,條件也不一樣。老楊的大兒子在外地工作,女兒已經(jīng)下鄉(xiāng),除去楊菁,身邊只有個七八歲的小兒子。他老伴講:“托人把小菁安排在郊區(qū)吧,家里沒人,有什么事他也能回來照顧一下?!崩蠗顓s說:“為什么非留在身邊呢?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依賴思想。該讓孩子去艱苦的地方,讓他們走自己的路。”這樣,楊菁到了較遠的盤錦地區(qū)插隊。他不忘父親的教導,埋頭苦干,進步很快,被社員選為生產隊長。
1976年,楊菁按政策抽調回城,分配到沈陽冶煉廠鉛冶煉車間當收塵工。好心的同學告訴他:“這是最次的工種,不僅又臟又累,還會鉛中毒,連對象都找不到,人稱‘鉛和尚。千萬不能去!”媽媽聽說,很焦急,就和老楊商量給兒子調個工作。老楊說:“煉鉛事業(yè)國家很需要,咱嫌工種不好,工人的孩子怎么辦?應該勸孩子在那里好好干?!倍嗄甑慕逃箺钶忌钌疃冒职值脑捠菍Φ?,一個有志氣的青年應該走自己的路,靠沾父母的“光”過日子是沒有出息的。他反而說服了媽媽,懷著服從分配,立志有所作為的心情,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崗位。
在車間,人們經(jīng)??吹綏钶即┲鴿M身油污的工作服,在高大的風機上爬上爬下,哪里最臟最累就出現(xiàn)在哪里。這個沒有“紈□子弟”味道的小伙子,深受師傅們喜愛。
正在楊菁甩開膀子干的時候,醫(yī)生拿著化驗單告訴他鉛中毒了,需要治療、休息。媽媽心疼極了,決定背著楊玉祥同志“秘密”給楊菁調工作。事情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老楊聽到了風聲,嚴肅地對老伴講:“咱們都是黨員干部,這么做,將來在群眾面前怎么做工作?”為此事,楊菁思想斗爭也很激烈,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馃岬膭趧訄雒?,師傅們的殷切期望,群眾對不正之風的譴責……一幕幕在腦海中閃過。他想,崗位艱苦正需要有文化的人來改造;利用父母的地位逃避考驗是可恥的。他下決心留下來。老楊聽了兒子的決定,十分高興,鼓勵他好好干下去。
第二天,楊菁宣布了出人意料的決定,并給黨支部寫了決心書,立下“扎根鉛冶煉,走自己的路”的豪邁誓言。有些人懷疑、惋惜,更多的人則夸楊菁“小伙子有志氣!”
從此,楊菁刻苦鉆研技術,虛心向老師傅和技術人員求教,進步顯著。他不僅掌握了本工段30多臺設備的操作技術,而且對水焊、電焊、鉗工、鉚工、電工等幾個工種也都能拿起來。誰去療養(yǎng)或缺勤,他就把那攤工作頂起來,被大家譽為“多面手”。為改變落后笨重的勞動條件,楊菁發(fā)憤讀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讀完了《中等專業(yè)電工基礎》《晶體管開關電路》《電工學》等書,經(jīng)常因夜讀熬紅了眼。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黨支部領導、師傅及技術員的協(xié)作下,四年來,楊菁搞成了“風機軸瓦自動報警器”、“振幅自動報警器”、“風機入口電動閘板”、“鐘罩閥自動控制”等很有價值的技術革新,使整個工段改善了勞動條件,提高了生產效率;多次被評為廠先進生產者,“又紅又專的青年標兵”,市冶金局“新長征突擊手標兵”,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和工段長。
每想起楊玉祥與楊菁的模范事跡,我都深深為之激動,這樣的父子,才是“好爸爸與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