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凱等
世界上的結(jié)婚禮俗,千奇百異。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迥然不同;就是同一地區(qū)、同一民族,有時也大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的禮俗,反映著人們在不同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下所形成的對愛情和婚姻的不同認識和習慣。這里,介紹幾種別具風采的結(jié)婚禮俗:
椰樹與愛情一同生長
我國的海南島是一個四季溫暖、風景秀麗的寶島。進入文昌縣,更看到椰樹成林,一片蔥綠。原來,文昌縣有個好傳統(tǒng):青年人在結(jié)婚時,新娘的嫁妝之一是一對椰種。新婚夫妻拜過天地之后,雙雙把椰種種下。椰樹隨著他們的愛情一同生長,接連成了一片又一片。它既造福于社會,又是對純潔愛情的美好紀念。
長跑健將的搖籃
臺灣省的霧臺有“長跑健將搖籃”之稱,這個稱號和那里魯凱族獨特的婚禮儀式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呢。魯凱族的青年在舉行婚禮那天,新郎攜帶聘禮,由自己的親友簇擁著,從男家徒步跑到女家門口,象唱歌一樣地齊聲高叫,好象是在告訴新娘:新郎來接你了!待女家親友也高聲唱答之后,新郎便領(lǐng)著眾人擁進女家,先送上禮物,然后新郎背起新娘,又在兩家親友的環(huán)護之下,跑回男家,并繞慶賀婚禮的廣場兩周,與眾鄉(xiāng)親見面。這時,參加婚禮的人齊聲歌唱,舉杯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幸福長壽。祝酒歌舞完了,新郎又把新娘背起來,跑回洞房。整個婚禮,從跑步開始,又以跑步結(jié)束。因此,霧臺地區(qū)的魯凱青年,個個從小就練長跑——還是負重長跑,因為又得背禮物又得背新娘呀。
篝火和歌聲的夜晚
在四川、云南一帶某些苗鄉(xiāng),有一種很有詩意的婚禮。苗族青年男女幾乎都是“私定終身”的,這種“私定終身”全憑著唱山歌。苗族女青年的情操是高潔的,向自己的男朋友要東西會被人永遠恥笑。相互愛慕的青年男女以山歌相識,以山歌約會,更以山歌定親并約定婚期。到了約定的日子,男青年把事情悄悄告訴父母和最親密的朋友,不敢露出一點風聲。因為山歌定親,無憑無據(jù),全憑感情和真誠。萬一女方家里有人作?;蚺⒆娱_玩笑耍人,沒來結(jié)婚,那么小伙子就要被人看不起了。到了月上東山,新郎約上三五個好友,悄沒聲地帶著柴刀溜出寨子去迎接新娘。那邊新娘也僅是兩三個最要好的女友陪著悄悄前來。中途相遇,新郎與朋友們趕忙砍來柴草,就地點起篝火。篝火邊,雙方男女青年把新郎新娘圍在中間,載歌載舞。朋友們的歌,祝賀新人美滿幸福;新郎新娘的歌,一方面互訴衷腸,山盟海誓,一方面感謝同伴的關(guān)心幫助和祝賀。歌聲娓娓動聽,情意綿綿。篝火將盡,雙方一起動身,迤邐回寨。這時,早有人回來報過佳音,新郎的家屬點起鞭炮,吹響嗩吶,向全寨報告喜慶的消息。于是全寨人涌到村寨口,迎接來本寨的新人。人們通宵達旦,飲酒歌舞,祝賀一對新人甜蜜的結(jié)合……
非洲的搶婚
在“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亞,占人口三分之一的阿姆哈拉族中,至今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結(jié)婚禮節(jié)。結(jié)婚那天,新郎到新娘家去迎娶,一群服裝完全一樣的美麗姑娘聚在薄紗簾之后,新娘混在其中。因為婚前男女并不相識,所以新郎只得根據(jù)媒人的種種暗示,煞費苦心地猜測。待新郎猜中新娘后,歡聲四起,姑娘們眾星捧月一般地把新娘抬到新郎面前,由他帶回男家舉行婚宴。阿姆哈拉人的婚宴盛大而持久,有時能延續(xù)半個月,花費極大。那些貧苦的人,無力辦這樣盛大的婚宴,就采取“搶婚”的方式,即乘姑娘外出之機把她搶走;完婚之后,新婚夫婦再到女家中百般求情以得到承認。這常常是窮人家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以避免因追求婚宴的排場而帶來的經(jīng)濟拮據(jù)。
把知識和愛情連在一起
去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幾位同志到日本和美國去參觀訪問。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連續(xù)修訂出版的著名百科全書(如《不列顛百科全書》),每年在印刷前進行銷售調(diào)查時,總要統(tǒng)計廣大中產(chǎn)階級中有多少家庭要娶兒媳或嫁女兒。經(jīng)了解,原來在歐美或日本,作為家長,送給新婚的青年一套著名的《百科全書》是件很時髦的事情。這雖然還未形成什么定式,但在婚禮上,某一方家長捧出一套精美珍貴的百科全書,不但是件很體面的事,而且也使婚禮增添文明高雅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