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虔
道德,是心靈的陽光。
講道德的人,心靈里光明豁亮。
但是,并非所有人的心靈都是艷陽一片,燦燦發(fā)光……
目睹的一件事
前不久,我目睹并經(jīng)歷了這樣一件事:
在某大學,電影開映前,人們紛紛進場。所有的好地方,幾乎都已占滿,唯獨銀幕前頭正中的一塊空地,無凳,也無人。后來的人想坐進去,卻被守在旁邊的兩個同學攔住了——
“我們都占了。”
“人呢?”
“等一會就來?!?/p>
“你們占地方,連凳子都不帶,想占哪里就指著那里不讓人坐,怎么這樣呢?”
“怎么啦?你不高興?就是要占?!?/p>
就這樣,一個一個進來的人,都被攔走了。
目睹此景,我心生不平,便插了一句道:“同志,你們不能這樣。應(yīng)該講點道德嘛。”
那兩個同學中的一個,沖我叫起來:
“怎么啦?誰不講道德?”
“你們這樣做,就是不講道德?!?/p>
“不講就不講?!?/p>
“你們是大學生,不講道德怎么行?”,
“大學生怎么啦?管得著嗎?!”他一點也不臉紅地回答著。
聽著這些答話,一番別樣的感慨,立即占住了我的心頭:自己不講道德,競?cè)绱死碇睔鈮眩笱圆粦M,宣告于眾,不以為羞,反以為能!此種景況,竟發(fā)生在今日的高等學府里,實在是心靈的悲哀!
也巧,那天的電影正是日本的《金環(huán)蝕》??磥恚g這個現(xiàn)象也是不分國界的呵!由此我想到,我所說的心靈的悲哀,更確切些說,應(yīng)該叫做心靈的腐蝕,不,道德的腐蝕……
看看你的周圍
腐蝕,是嚴重的,令人痛心的。
環(huán)顧四周,由于林彪、“四人幫”長達十年的浩劫,在一些青年人身上,這種道德的腐蝕是夠嚴重的了。例如隨地吐痰,亂拋果皮,上車搶座,高聲怪叫,損壞公物,乃至穢言罵人、打架斗毆的事,時有所見。有些人是你宣傳你的,“我行我素”,誰若當面好心相勸,換來的也往往是“管得著嗎?一邊去!”
更為可嘆的是,有的人并不以丑為丑,以怪為怪,反而為丑辯護,為怪加冕,坦然處之,習以為常。比如:買東西,一人排上隊,凡是相識的人,都來加塞兒,還美其名曰“集體主義”。同住集體宿舍里,有的人從不打水掃地,完全坐享其成,還心安理得地說什么“別人有空,我顧不上”。到了睡覺的時間,有的人卻雅興大發(fā),彈琴、唱歌,鬧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誰要是提個意見,他還有氣:“噢,現(xiàn)在不彈,哪有時間彈?”“唱個歌也不許呀!”閱覽室的書報雜志常丟損,有的被撕去封面,有的被掏了“臟腑”,有的干脆整個被吞入囊。這樣的人肯定也有自己的辯護詞??傊?,他們認定:禮貌謙讓,是無能之態(tài);敢打敢罵,是英雄之
舉;誰敢“出格”,誰就有本事;誰能胡鬧,誰就有辦法;完全把是非好壞,顛倒了個過兒!
老實說,由于林彪、“四人幫”多年來泛起的極端利己主義冰水的冷凍,有的人對于社會公德的感覺,對于做人的知識,已經(jīng)麻木;只有一種知覺,一根神經(jīng),倒是異乎尋常地膨脹發(fā)達起來,那就是:只顧自己。
這是一種可悲的病態(tài)的欲望。
這種欲望,用列寧形容過的話來形容,叫做:“只要我能多撈一把,哪管他寸草不生?!?/p>
這種欲望,用奧斯特洛夫斯基批判過的話來批判,叫做:“恥辱!”
堵塞這些防空洞
不能讓這種只顧自己的欲望放肆污染我們的空氣了。必須堵塞隱蔽這種欲望的防空洞:“小事而已,不必驚怪?!边@是林彪、“四人幫”鼓吹的,“小節(jié)無害論”至今還蒙繞在某些人心中的一股不小的回音。林彪之流把道德品質(zhì)問題視之為“小”,這是他們的夫子自道,無意中說漏了他們的真心思——他們是不想講道德的。罪犯總要為自己的罪行辯護?!靶」?jié)無害論”,不僅是林彪之流的護身符,更是他們的招兵令。正是在這種反動理論的煽動與蠱惑下,一些心地不純的人,諸如懶漢、騙子、好利者、拍馬家、撒謊胚,如魚得水,如鳥出籠,歡喜雀躍,一個個懷抱著“只顧自己”這個熱得發(fā)燙的欲望,紛紛亮相,登臺表演。結(jié)果呢?積惡成寇,也一個個從道德上的歪種墮落而成政治上的壞蛋。當然,這里的道德品質(zhì)問題,是指大而言之的。不過,即使真是一些區(qū)區(qū)小事,我們也不能小看。就說掃地吧,可算很小了,可是,古語有云:“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今天連打掃集體宿舍這樣的小事都不愿出力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在大事上為民出力呢?所謂“由小見大”,“小”不是孤立的,是同“大”有聯(lián)系的。就個人而言,道德品質(zhì),決非小事。就社會而言,人們的道德面貌影響之大,更顯而易見。風,起于青萍之末。微風不止,會釀成大風。林彪、“四人幫”橫行時期,我國社會上邪風四起,使得我們黨長期培養(yǎng)起來的一代新風為之披靡,其影響之惡劣,為害之深廣,至今還在折磨著我們的人民,至今人們一談起那些污泥濁水,無不疾首蹙額!可見,“小事”之論,可以休矣!
“人家都這樣……”有人往往這樣為自己辯護。這句話說全了是:“人家都這樣,我也只好這樣。”而且,話的背后還藏著話呢:“誰管得了誰呵,人家不傻,我也不能吃虧?!庇谑呛?,跟著來吧:別人買東西不排隊,他也到處加塞兒;別人隨地亂扔果皮紙屑,他也只圖一時手順;別人罵人痛快,他也痛快罵人;如此等等。這種因為怕吃虧而跟著干的人也是不對的。要知道,講禮貌,講道德,講文明,這是社會對每一個人的起碼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碼的品格,它標志著我們脫離了愚昧野蠻狀態(tài)。這樣做,談何“吃虧”?相反,如果不講禮貌,不講道德,不講文明,那豈不是甘心讓自己墮入愚昧者的境地?又有什么光采呢?!這里,值得提倡一種精神,叫做“慎獨”。這個“慎獨”,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指斥為閉門思過的“修正主義”,今天,應(yīng)該給它平反。“慎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也”。廣而言之,就是要在任何環(huán)境任何情況下,都能抵制邪惡的引誘,都能保持高潔的情操,都不會去做那些隨流合污的事情。入蘭室而不奢,入污泥而不染,這是一種可貴的革命的自覺精神,完全不是什么修正主義。我們青年,應(yīng)該有這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會逐漸培養(yǎng)出自己高尚的情操,就不會在社會的風沙中迷失方向,成為惡習的尾巴。
“無能為力呀!”一些同志看見有不道德的行為,既不愿茍同,也不敢干涉,徒然生出一肚子悶氣,并且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但是,感嘆有什么用?感嘆趕不走惡行丑事。重要的是起來行動,進行干涉??墒牵瑸槭裁从行┤擞植桓夷??他們的顧慮是:“一個人管什么用?打不著狐貍,還惹一身臊哩,何苦來!”這些同志忽視了自己的責任,小看了一個人的力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振興社會新風,人人都有責任;特別是青年,更是責無旁貸。難道我們還
忍心讓盛行了十多年之久的道德衰微之風再繼續(xù)刮下去,繼續(xù)危及社會、毒害后代嗎?不能!現(xiàn)在是徹底掃除的時候了。當然,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一個人不行動,力量就只能是零;而一旦行動起來,一個人就成了比“零”不知大多少的“一”;若幾百個“一”,幾千個“一”,千萬個“一”都行動起來,那不就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嗎?!
國事之興,力在大眾;道德之興,也在大眾。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腳下開始,都從自己的周圍開始,振興我們的道德,那么,那些不道德的堡壘,是可以一個個攻破的!
盡快驅(qū)除這幽魂
高爾基曾在他的那篇著名的回憶錄《列寧》一文中,說過這樣一件使他“一記起來就感到厭惡”的事:
“一九一九年在彼得堡舉行‘貧農(nóng)代表大會,從俄國北方各縣來了幾千個農(nóng)民,有幾百個住在羅曼諾夫的冬宮里。當代表大會結(jié)束而這些人走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把冬宮里所有的浴盆而且把大批珍貴的塞維爾的、薩克遜的和東方的花瓶當作溺器使用,弄得骯臟不堪。他們這樣作,并不是由于需要,——宮里的廁所是完好的,水管也是通暢的。不,這種流氓行為是毀損、糟蹋美好東西的欲望的一種表現(xiàn)。在兩次革命和一次大戰(zhàn)時期,我成百次地看見了人們這種陰暗的報復(fù)的傾向:破壞、損傷、嘲笑、誹謗優(yōu)美的東西?!?/p>
同志,回想一下吧,思考一下吧!
在十年動亂的那些歲月里,我們何止是成百次地看見了這種破壞、損傷、嘲笑、誹謗優(yōu)美東西的傾向呵!那時,奸詐入堂,誠實被逐;鉆營加冕,謙恭受辱;粗野揚眉,禮貌見笑;愚魯披彩,智慧蒙塵……直至今天,“這種陰暗的報復(fù)的傾向”,不是還象失去了尸體的幽魂一樣,不時地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的四周游來蕩去嗎?
這是反道德的幽魂。
這是反文明的幽魂。
這是愚昧與專制、動亂與破壞孕育而成的幽魂。
我們必須盡快驅(qū)除這個幽魂!
我們必須用一切實際的行動,艱苦的努力,寫下我們的結(jié)論——
人呵,應(yīng)該講道德;
人呵,應(yīng)該愛文明;
人呵,應(yīng)該有修養(yǎng);
人呵,應(yīng)該閃爍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