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焮
隨著蘇聯(lián)持不同政見者的作品在西方流傳,從七十年代開始,英國一些作家和文學(xué)批評家再度掀起了研究和評介蘇聯(lián)文學(xué)的熱潮,很多出版社也競先出版有關(guān)的圖書。現(xiàn)將英國一九七三——一九七六年間出版的部分圖書擇要簡介如下:
從這幾年出版的圖書來看,英國文學(xué)界似乎偏重于研究和評介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xué)和所謂蘇聯(lián)地下文學(xué)。論述十九世紀前俄國文學(xué)的著作有兩種。一本是約翰·菲尼爾和安東尼·斯托克斯合著的《早期俄國文學(xué)》(JohnFennell & An-tonyStokes:Early RussianLiterature,1974,F(xiàn)aber,6.50)。本書著重論述十一世紀至十七世紀的俄國文學(xué)。作者按年代先后,精心選輯了一些代表作家的作品片斷,為研究這一時期的俄國文學(xué)提供了比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資料。另一本是簡科·拉弗林著的《俄國文學(xué)概論》(Janko LaVrin:A Pano-rama of BussianLiterature,1973,Univ.of London Press,5.)。這本書對俄國文學(xué)的興起和發(fā)展以及各個時期的特點作了簡明扼要的論述,書中收入的文學(xué)史資料也比較系統(tǒng)可靠。約翰·費尼爾主編的《十九世紀俄國文學(xué):十名俄國作家研究》(John FennellNineteenth-CenturyRussianLiterature:Studies ofTenBussianWriters,1973,F(xiàn)aber,6.50)是七十年代英國文學(xué)界研究俄國文學(xué)的重要著作之一,重點評介普希金、果戈里、岡察洛夫、屠格涅夫、萊蒙托夫、丘特契夫、費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人的生平業(yè)績以及他們在俄國文學(xué)史上的特殊貢獻。劍橋大學(xué)出版社在一九七三年出版了理查·弗里博恩著的《俄國小說的興起:《從<尤金·奧涅金>到<戰(zhàn)爭與和平>》(Richard Freeborn:TheRiseoftheRussianNoVel:StudiesintheBuSsianNoVelfrom‘EugeneOneginto‘War and Peace,1973,Cam-bridge Univ.Press,7.50)。本書作者認為俄國小說反映了時代的風(fēng)貌,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英國文學(xué)界近年來對契訶夫作品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新的熱潮。唐納德·雷費爾德的《契訶夫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演變和發(fā)展》(Donald Ray-field:ChekhoV:the EVoluopnofhis Art,1975,Elek,5.95),分析了契訶夫的個人經(jīng)歷對他作品的深刻影響。哈維·彼特奇在一九七三年出版了《契訶夫戲劇新注》(HarVey Pitcher:the chekh-OV Play:A New Interpreta-tion,1973,Chatto & Windus,3),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契訶夫戲劇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反映了人類在情感上的交融而不是隔閡”,對契訶夫作品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影響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羅納德·辛格利主編和翻譯的《契訶夫小說集,1898—1904》(RonaldHingley:Oxf-ord Chekhov,stories,1898—1904,vol,9,1975,OxfordUniv.Press,8.50)于一九七五年出版了第九卷。這部多卷集譯文流暢,很受文學(xué)愛好者的歡迎。
論述十九世紀俄國其他著名作家的著作有以下幾種:吉布森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信仰》(A.BoyceGibson:the BeligionofDostoeVsky,1973,SCMPress,3.80),這是一本專業(yè)性很強的著作,作者詳盡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信仰對他作品的影響。另有兩本評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值得一提:雍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劇烈變革的年代》(A.de JOnge: Dostoevskyand the Age of Itensity,1975,Secker & Warburg,4.90)和拉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文學(xué)研究》(N.M.Lary:DostoeVskyand Dickens:Study of Literary Influence,1973,Routledge,3.95)。
英國在一九七四年又出版了一部新的托爾斯泰評傳,作者是愛德華·克蘭克肖(Edward Crank-shaw:Tolstoy:the Making ofa NoVelist,1974,Weidenfield& Nicolson,4.75),本書設(shè)計新穎美觀,附有大量色彩鮮明的插圖。E.B格林烏德所寫的《托爾斯泰面面觀》(E.B.Green-WoodsTolstoy:theComP-rehensiVe Vision,1975,Dent,475)對托氏生平事跡作了全面的考證,作者認為托爾斯泰與其說是一位文學(xué)巨匠,不如說是一個懷有人道主義情感的藝術(shù)家和哲學(xué)家。
諾拉·戈特里布和雷蒙·查普曼翻譯和主編的《寫給女演員的信——屠格涅夫和瑪麗亞·加芙莉洛夫娜·莎維納的戀愛故事》(NoraGottlieb&RaymondChap-man;Letters to An Actress:theStory of IVanTurgeDevand Marya GaVriloVna Savi-na,1973,Allison&Busby, 2.8 0)敘述了屠格涅夫和青年女演員莎維納之間的一段曲折離奇的戀愛故事。
海涅曼教育圖書公司在一九七六年出版了兩部評介十九世紀俄國文學(xué)的著作,一部是安格斯·考爾德的《十九世紀俄國文學(xué)——從普希金到契訶夫》(Angus Calder:Nineteenth·Century RussianLiteraturefromPushkin toChekhov,1976,HeinemannEducational Books,5.50),另一部是莫爾和帕利合著的《二十世紀俄國文學(xué)》(Harry T.Moore&AlbertParry:Twentietb-Centusy Russian Literature,1976,Heinemann EducationalBook,3.00)。后書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從蘇維埃共和國誕生前后一直寫到當代蘇聯(lián)地下文學(xué)的興起,所論的作家有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馬雅可夫斯基、巴貝爾、帕斯捷爾納克和索爾仁尼琴等人。
有關(guān)蘇聯(lián)當代文學(xué)的研究著作,比較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幾種:
布朗主編的《蘇聯(lián)重要作家評論集》(EdwardJ.Brown:Major Soviet Writers:EssaysinCriticism,1973,OxfordUniv.Press,2.25)。這是一本關(guān)于蘇聯(lián)詩人和散文作家的文學(xué)評論集,除個別論文譯自俄文外,絕大部分都是英國文學(xué)批評家的評論文章。另一部比較重要的文藝理論著作是《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起源和理論》(C.Vaughan James:SovietSocialismRealism:Origins andTheory,1973,Macmillan,2.95),這本書從文藝理論上探討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并就它對蘇聯(lián)文學(xué)的影響作了論述。黑克爾的《詩人和革命:亞歷山大·勃洛克的<第十二個>》(Sergei Hackel:ThePoetandBeoolution:Ale-xanderBloks‘the Twelve,1975,Clarendon Press,10.50)除全文翻譯了《第十二個》外,還簡要地評介了詩人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特點。布朗的《曼捷爾施塔姆》(Clar-ence Brown:Madelstam,1973,Cambridge UniV.Press,6.)是英國目前所能看到的關(guān)于曼捷爾施塔姆最全面的一本傳記。作者還對二十年代以來蘇聯(lián)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道路作了簡要的回顧和分析。維斯伯特主編的《戰(zhàn)后俄國詩選》(DanielWeissbort:Post-warBussian Poetry,1974,Penguin,0.60pbk)匯集和翻譯了戰(zhàn)后蘇聯(lián)二十六名詩人的代表作。亨利選編的《現(xiàn)代蘇聯(lián)諷刺文學(xué)》(PeterHenry:Modern SoViet Satire,1974,Collets,2.25)收入斯大林逝世后在蘇聯(lián)公開發(fā)表的原作片斷,每篇作品都附有注釋和有關(guān)作者的簡短評論。莫迪的《索爾仁尼琴》(Christopher Moody:Sol-zhenitsyn,1973,Oliver&Boyd,lpbk)對索爾仁尼琴的作品風(fēng)格和語言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