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七十九歲了。種了幾十年田,使我感到培育良種是多打糧食的一個最省工、最經(jīng)濟、收效最大的增產(chǎn)辦法。有了良種,就能多打糧食,這對集體、對國家、對支援世界人民革命都會有很大貢獻。
良種是從哪里來的?有的以為種子是自然而然長出來的,良種也是天生的。其實不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植物本身,由于各種條件的影響,也會產(chǎn)生變異。有的向好的方向變,有的向壞的方向變。即使在自然變異中,出現(xiàn)了優(yōu)良性狀的植株,如果沒有人去加以選擇培育,它就會自生自滅?,F(xiàn)在所有的良種,都是通過勞動人民有意識地選擇培育出來的。它是人和自然作斗爭的產(chǎn)物。人的因素第一。人的勞動和智慧,人的主觀能動性,始終是培育良種的主要方面。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在現(xiàn)有良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培育,創(chuàng)造出更加優(yōu)良、更加高產(chǎn)的新品種來。
就以“陸財號”來說吧,它是我從“南特號”變異穗中培育出來的。比起原來的“南特號”株稈矮了點,生長期更短了一點,產(chǎn)量也較高,這應該說是有所進步了。但是,“陸財號”是不是最完美了呢?不是。它的稈還比較高,還有易倒伏和掉粒的缺陷。后來,福建長樂縣東吳大隊又培育出了“矮腳陸財”,稈矮,不易倒伏,這是又進了一步。但是我也親眼看到在我們鄰隊,由于選種純度不高,“陸財號”反而有退化的現(xiàn)象。
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良種也是這樣。引進來的也好,自己培育的也好,都不會是十全十美,千古萬年的。關鍵還是在于人的培育,在于它的優(yōu)點是不是得到發(fā)揚,缺點是不是得到克服。如果不認真選種留種,不斷培育,精益求精,頭一兩年收成好,以后還會退化,一年不如一年。這不光“陸財號”有這樣的情形,其他良種也都是這樣。所以,培育良種工作,一定要年年堅持,不斷精選,不斷試驗,不斷總結(jié),不斷提高。我們隊里就有一些青年,認為有了“陸財號”,就不想再搞種子試驗了。這是用固定的眼光,不是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良種,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不符合辯證法的。有了這種觀點,就不能再深入去研究總結(jié)已培育成功的良種,就不能和外地各種良種取長補短,繼續(xù)取得新的成就。
培育良種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都是無止境的,只滿足于已有的成功,必定會落后下去。千萬千萬要記住這一句話:“成功了不自滿,失敗了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