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青
一
在北京的西郊山區(qū),矗立著一座雄偉的鋼城,這就是全國著名的鋼鐵基地之——石景山鋼鐵公司。讀者們可能還沒有忘記,在1958年,石鋼曾經(jīng)傳出了一個驚人的喜訊:全體職工在黨的總路線的照耀下,在全國人民大躍進精神的鼓舞下,發(fā)憤圖強,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建立了一座年產(chǎn)十萬噸鋼的轉(zhuǎn)爐煉鋼車間,永遠結束了石獅四十年來有鐵無鋼的歷史。
這里,我們不準備全面地敘述煉鋼廠的種種變化。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為煉鋼轉(zhuǎn)爐供應爐襯磚的白云石車間,進行階級教育的前前后后。
白云石車間建立時,除了由石鋼所屬各廠抽調(diào)少數(shù)老工人為骨干外,百分之八十五是16歲至22歲的新工人。這些青年工人那是在新社會長大的,從小就汲取著黨的陽光和雨露,他們單純、熱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是,盡管他們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的子弟,卻沒有經(jīng)歷過嚴重的階級斗爭的鍛煉和考驗,對工人階級過去受剝削受壓迫的痛苦缺乏親身體會,因而對今天的幸福也體會不深。所以,有些青年工人是抱抱這樣的想法進工廠的:有的認為“當工人比當農(nóng)民強,可以逛北京,學技術,掙錢多”。有的認為“干別的沒出息,不如當鋼鐵工人神氣”。
進廠以后,有些青年便發(fā)現(xiàn)與他們原來的想法很不相同。由于車間新建不久,機械化程度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工人整天提著七十斤重的大風鎬打磚,一個人一天要拌八千多斤料;廠房通風不夠好,煙塵迷漫,工人被瀝青煙熏久以后,身上、臉上起疙瘩,太陽一曬就疼。這些青年人剛來時還有一股子熱情,時間一久,問題便暴露出來了。有些青年工人,嫌這里又苦又臟又累又嗆又熏,情緒不那么高。有的怕把臉熏黑了,找不到對象。有的擔心學不到技術,覺得沒有前途。于是,在工作上干勁不足,“下班拉笛齊笛走”;回到宿舍就“談吃談穿談回家”。工廠給工人發(fā)了許多勞支保護用品:白襯衣、白襯褲、工作服、皮套褲、皮鞋、手套、腳罩、毛巾、肥皂……,可是有些青年工人還不大知足。皮鞋裂了口,補一補都不干,非換新的不可。廠里發(fā)的手套有些人用不完,存了一小捆,但有一次晚發(fā)了一天,有個青年就睹氣不愿上班。老工人見了就批評說:“舊社會那有這些東西,工人窮得連塊遮身的保護布都沒有,找個裝洋灰的紙袋,挖個窟窿,往身上一套就上班了?!庇械那嗄曷犃瞬幌嘈牛χf:“你別逗了,哪有穿著紙衣服上班的!”
面對這些情況,車間和黨支部也進行了不少教育,如開會進白云石車間生產(chǎn)的重要性,沒有這里生產(chǎn)的爐襯磚,就無法煉鋼,號召大家安心工作;對思想問題多的人進行個別幫助等。同時,還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增添除塵設備和各種勞動保護用具。但是,所有這些,對青年工人來說。只不過是“頭疼醫(yī)頭”,還不能根本扭轉(zhuǎn)局面。
那么,問題的癥結究竟何在呢?1960年底新調(diào)到這個車間的黨支部書記劉瑞田同志,一來就挽起袖子和工人一同勞動,苦苦地探索問題的根源。在勞動中,他發(fā)現(xiàn)這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勞動態(tài)度。老工人藍斌朋干勁十足,打磚時,全神貫注,不斷地移動風鎬,打的磚有角有棱面面光。可是他的助手、來自農(nóng)村的青年工人陳保豐,卻是另一個樣子,“高興時干活像頭牛,不高興時‘踢他三腳都不動”。有一回生產(chǎn)風眼磚,已經(jīng)完成定額二十五塊,藍斌朋覺得離下班還早,又把模子放好想再打五塊,可是陳保豐卻懶洋洋地不肯送料。藍斌朋說:“你就沒個工人干活的架勢,像你們這樣,在舊社會早被工頭揍扁了?!标惐XS不服氣地說:“你急什么?又不是給你們家干活!”有個時期,打出的磚不能滿足煉鋼的需要,老工人傅文才根據(jù)自己的試驗,建議把三個人合打一塊模磚,改為兩個人打,這樣便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產(chǎn)量。老工人都同意這么干,不少青工卻不贊成。青工夢林早說:“傅文才是五級工,應該多勞動一些,我們是一級工,為啥這樣賣勁呢?”……
所有這些,劉瑞田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墒?,為什么新老工人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竟是這樣的不同呢?
劉瑞田把這個問題提到黨支委會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四個支委都是血統(tǒng)工人或貧農(nóng)出身的老工人,在舊社會都受盡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對于劉瑞
田提出的問題,頗有感觸,紛紛就所見所聞,談出自己的看法。很明顯,一種是工人階級當家做主的自覺勞動態(tài)度;一種是帶有雇傭觀點影響的勞動態(tài)度。他們覺得,所以產(chǎn)生這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是因為“老工人是吃黃連長大的,青年工人是吃糖豆長大的”。這些青年人的家庭,在舊社會雖都受過剝削和壓迫,但他們自己卻沒有深切感受,即或也身受過一點也早就淡忘了。因此,黨支部決定,一定要讓青年人知道三件事:(一)帝國主義是怎樣壓迫和剝削工人的;(二)資本家及其走狗是怎樣欺壓工人的;(三)地主富農(nóng)是怎樣壓迫和剝削農(nóng)民的。一句話,對青年進行階級教育。
問題的癥結和出路,就是這樣被黨支部和劉瑞田同志緊緊地抓住了。
二
問題是緊緊地抓住了,但怎樣入手解決呢?
黨支部決定挑選老工人、老戰(zhàn)士、老貧農(nóng)中受苦最深,覺悟最高的人憶苦,推動青年工人知苦思甜。同時指導團支部摸清團員和青年思想情況,訪問老工人和老戰(zhàn)士。
前面說過的老工人藍斌朋,最先引起了黨支委們的注意。于是,團支部就組織青年進行訪問。藍斌朋是個孤兒,解放前在資本家的小煤窯里,整整背了十年的煤。煤窯又小又臟又憋氣。他們跟罪犯似的,淌著沒腳的黑水,犯著腰整天地背呀背呀。拉屎、撒尿、喝水都在這條黑水溝里。膝蓋和背上磨爛了,嵌進煤渣,照樣得忍痛干活。有一回,藍斌朋背上長了一個大瘡,依然要忍著劇痛,用鐵桶背著180斤的煤往上爬;他實在忍不住了,便在地道里楞了一下,工頭發(fā)現(xiàn)了,竟掄起鎬把子,對準他的瘡口打下去,嘴里還說:“這回給你連根去了!”一棍下去,打得藍斌朋膿血直流,立刻昏倒在地上。工頭又用腳踢了踢他說:“這回好了,快干活去!”藍斌朋常對青年工人說:“舊社會穿的是麻袋片,喝的黑煤水;吃的是陽間飯,干的陰間活。如今,不愁吃,不愁穿,要不是黨,工人哪有今天!”為了用藍斌朋的經(jīng)歷教育全車間的工人,黨支部就請他在全車間職工大會講:人間地獄煤黑子的生活。
藍斌朋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震撼了每個人的心弦。許多老工人不時地點頭嘆氣,勾起了他們過去痛苦的回憶,重溫了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壓榨。青年工人也都瞪圓了眼睛凝神靜聽。但也有些青年人半信半疑,青工劉華明便是其中一個。會后,劉華明悄悄地問藍斌朋:“藍師傅,您過去真是那么苦嗎?”藍斌朋霍地一下把上衣脫下,說:“不信你看!”在他的背上、赫然在目的,是一塊碗口大的傷痕!劉華明顯了,一聲沒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相信了。過了一會兒,他拉著藍師傅的手,吞吞吐吐地說:“藍師傅,我也有苦呀!”藍斌朋搖了搖頭,說:“你哪像受過苦的人!”
不光藍師傅不相信,車間里許多人也不相信。因為人們都清楚知道劉華明來廠以后的種種表現(xiàn)。
劉華明工作上馬馬虎虎,吊兒郎當。一下班頭上頂著荷葉式的白帽子,戴上一付黑眼鏡,穿著借來的料子褲子,東串西逛,自己還覺得挺神氣。有一次因為不聽從工長指揮,工長對他進行了批評,他竟揪著工長的脖領吵著要去找廠長。他還和炊事員吵架,“大鬧七食堂”。他滿以為這樣調(diào)皮,便可以調(diào)離白云石車間,好分配干些有技術、輕松的工作。劉華明就這樣成為全車間頂頂有名的“調(diào)皮大王”。
這次聽了藍師傅的血淚史,在他的思想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童年的遭遇,突然在記憶里浮現(xiàn)了。
支部聽說劉華明“也有苦”,就來找他談,讓他在會上把苦水倒出來。劉華明隱隱約約記得在他七歲那年,父親挑著全家的破爛,從滄州逃荒到天津。父親投奔在一個遠房爺爺?shù)牡赇伬锔苫?,光吃飯不拿工錢。為了一家人糊口,媽媽磨豆?jié){、攤煎餅,等父親干完一天活和姐姐一道在戲院門口擺小攤子去賣。姐姐常乘生意清淡的時候,溜進戲院看戲,日久天長,便把當時流行的評戲段子都學會了。沒過多久,父親又失業(yè)了,只好再領著全家投奔一位堂叔。黨叔沒有找到,路費卻花光了。一家人只好去要飯,自己就跟著姐姐賣唱求乞。一直流浪到1945年平谷縣解放,這才分得了房屋和土地,安家落戶。父親和姐姐那參加了八路軍,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姐姐在革命部隊里入了黨,后來又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墒莿⑷A明卻好了瘡疤忘了痛,漸漸感到幼年要過飯是件可恥的事,不愿再去想它;苦日子過去了,現(xiàn)在該享享福了;自己出身也好,調(diào)點皮也不要緊。他從農(nóng)村來到石鋼以后,滿以為可以當個掙錢多,穿得好,很神氣的鋼鐵工人,沒有料到竟分配到白云石車間破碎組干活。干這活,他認為沒有技術可學,并且又臟又累,于是他泄氣了,越干越?jīng)]勁;可是下班以后,看電影,逛大街的勁頭卻挺大。日久天長,就受到了一些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熏染。他把幼年的苦難也淡忘了,只記得一些模模糊糊的情節(jié)。
支部又寫信給他的姐姐劉貴琴,希望她幫助弟弟進步。正巧在這個時候,劉貴琴在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了,在回家探親路過北京時,便來看望自己的弟弟。為了使他牢記住過去的苦,決定把他帶回家去。回到家的那天晚上,姐姐便把過去的苦難一件一件講給劉華明聽,一直講到深夜。姐姐唱起過去討飯時唱的曲子,并且問弟弟:“你還會不會?”“不會了?!苯憬阌终\懇地說:“不應該忘記。經(jīng)常唱唱這些曲子,不會忘本!別覺得自己成分好便放松自己;不好好干,也會成為國家的敗類!”姐姐還帶著他到當年賣唱求乞的外村,給老鄉(xiāng)們演唱過去討飯時唱的曲子,也唱歌頌黨和新生活的曲子。當姐姐又唱起“八月中秋,雁往南飛……”時,觸景生情,過去的一切,一幕一幕地出現(xiàn)在劉華明的眼前了:在逃荒的路上,母親又生下一個小弟弟,因為沒有奶水眼看就要餓死了,媽媽含著眼淚叫姐弟二人去賣唱,姐姐唱啞了嗓子,也要不到幾個錢,小弟弟竟活活餓死了;自己捧著破砂鍋挾著打狗棍在前面跑,一群地主孩子在后面追著罵:“小要飯的!小要飯的!”有一次,姐姐一天沒有吃飯,地主卻讓她唱了一個又一個,一連唱了七個,不僅一塊饃不給,還逼姐姐繼續(xù)唱下去。姐姐實在唱不動了,苦苦哀求放他們走。不料萬惡的地主,竟把宅里的惡狗放出來,一口咬住了姐姐的腿,鮮血直流。他嚇得大哭起來……。想起這些,劉華明內(nèi)心又是辛酸又是悔恨,禁不住失聲痛哭了?;氐郊依铮赣H又對他說:“這幾年,地主常到咱家數(shù)房椽子,看看墻上的磚缺不缺;他們還不死心,惦記著倒算哩!”劉華明聽了如夢方醒,這才悔悟地說:“地主沒死心,我倒忘了本!”
從此以后,劉華明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了。以前,他覺得吃好些穿好些,才光彩,覺得說出自己過去要過飯是件可恥的事;現(xiàn)在他認識到這不是什么可恥的事,這是整個被剝削被壓迫的勞動人民共同經(jīng)歷過的苦難,是過去剝削階級所一手造成的。自己應該記住過去的苦,發(fā)奮努力。黨把自己從一個“小要飯的”培養(yǎng)成工人,老一輩的革命者為了大家的幸福不惜犧牲生命;自己卻忘了本,不能抵制資產(chǎn)階級思想侵蝕,貪圖安逸,想坐享其成,那才是真正可恥的事情。是跟上革命的步伐,努力前進呢,還是半路停下來?劉華明越來越不安了。終于,他覺悟過來,認為自己應該像姐姐那樣,不忘記過去,努力進步,做革命的接班人。在勞動上,他懂得了為誰勞動,從此不再挑三揀四了。在業(yè)余時間,再也看不到他到處閑逛了;他成了全車間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和宣傳員。他還把自己忘本轉(zhuǎn)變的經(jīng)過編成了快板,在會上自演自唱,下決心改正錯誤。
劉華明的“忘本回頭”,引起了一連串人的轉(zhuǎn)變。過去和他一樣調(diào)皮的夢林早、崔振杰、何金福,當時和他一起被人們稱為難以改造的“四棒錘”。劉華明積極幫助他們?nèi)齻€“伙伴”進步,把自己“忘本回頭”思想轉(zhuǎn)變經(jīng)過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經(jīng)常和他們談心,對他們說:“過去咱們一塊比調(diào)皮,今后一塊比轉(zhuǎn)變?!痹趧⑷A明和全車間同志的幫助下,嫌臟怕累怕熏,愛磨洋工的夢林早,變成了勞動出色的五好青年。由于不安心白云石車間工作,曾經(jīng)三次跑回家去的崔振杰,也下定決心在白云石車間干到底。一貫調(diào)皮搗蛋的何金福,調(diào)動了十三個崗位都不滿意,吵著非離開白云石車間不可,最后也轉(zhuǎn)變過來了。于是在小組會上,在宿舍里,青年工人紛紛訪問老工人,談家史,談轉(zhuǎn)變,形成了群眾性的憶苦思甜的自我教育高潮!
經(jīng)過老工人的訴苦活動和回憶對比,大大啟發(fā)了青年們仇恨舊社會、熱愛新社會的階級感情,大大提高了他們的階級覺悟,大家開始認識到今天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是在為社會主義勞動,為全體勞動人民的幸福而勞動,因此,應該用國家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勞動。
但是,擺在這個車間工人面前的現(xiàn)實是:勞動環(huán)境仍是相當差的。能不能在這個車間一直干下去?換個崗位不是一樣地為社會主義勞動嗎?不安心的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面對這種情況,黨支部感到,階級教育還需要深入一步。也就是說,主人翁的勞動態(tài)度在青年中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還需要通過階級教育,在青年中樹立堅守崗位,不怕困難,改造環(huán)境,戰(zhàn)勝困難的雄心壯志。那么,從何著手呢?
白云石車間有好幾個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復員的老戰(zhàn)士。黨支部認為,革命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那種堅守崗位、至死不退、反擊敵人、奪取勝利的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對青年如何對待眼前的工作崗位和勞動環(huán)境,會有極大的啟發(fā)。這也是一種階級教育,而且也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隊級教育。于是,黨支部便請這些老戰(zhàn)士給青年講“戰(zhàn)史”。
講“戰(zhàn)史”這一活動,在這個車間的青年中又一次掀起了自我教育的高潮,青年們紛紛用解放軍戰(zhàn)士那種堅守崗位,克服困難的革命精神,檢查和對照自己對待白云石車間的態(tài)度,提出了堅守崗位,不逃避困難的戰(zhàn)斗口號。
青年工人石連貴,在這次教育中的進步很顯著。他從1958年來到白云石車間后,經(jīng)人介紹過三次對象,姑娘們都嫌他臉黑,雙方一見面就吹了。這使他思想上有些波動?;氐郊依?,他父親對他說:“看你熏得像個黑煤球,不如回家?guī)偷谏缋飹挈c工分吧!”聽了這話,石連貴動搖起來了,心想自己年紀輕輕的,難道就在這里干一輩子,當一輩子光棍不成?
由于石連貴的這種思想情緒,在生產(chǎn)勞動上也就無精打彩,有勁使不出,有時還滿腹牢騷。有一次他不好好干活,組長陳順明批評他,石連貴反而生氣地說:“怎么搞的!不行我不干了!回家好了!”說著連工具也摔到一邊了。
聽了老戰(zhàn)士的報告,給石連貴以極大的啟發(fā)和教育。其中陳順明講的下面這個故事對他的啟發(fā)最大。
在解放錦州的一次戰(zhàn)斗中,敵人的一個碉堡擋住了部隊前進的道路。碉堡的火力瘋狂地射殺著前進的戰(zhàn)士。英勇的戰(zhàn)士一個一個地沖上去炸碉堡,都犧牲了。最后,一個排長抱起炸藥包沖上前去,中途又被敵人打傷了,他一手捂著傷口,一手抱著炸藥包,匍匐前進。終于,他炸掉了敵人的碉堡,自己也光榮犧牲了。他用自己的軀體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老戰(zhàn)士陳順明講完這個故事,還意味深長地說:
“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也如同革命戰(zhàn)爭一樣,每個人的勞動崗位,就是自己的戰(zhàn)斗崗位。人人必須堅守崗位。只有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出色的貢獻,才會有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勝利。青年人要有志氣,有雄心壯志,不向困難低頭,不作困難的俘虜。工人階級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的勞動態(tài)度,就應該體現(xiàn)在堅守崗位,不逃避困難上。在工作上挑肥揀瘦,逃避困難,和戰(zhàn)場上的逃兵一樣可恥?!?/p>
這以后,石連貴經(jīng)常思念著那位英雄的排長的形象,回味著陳順明同志那些語重心長的話。不知怎的,他總覺得那位排長撲向敵人的碉堡時在用目光凝視著自己,而陳順明最后講的那段話,也好像是專門針對著自己說的似的。
石連貴坐立不安。他由此聯(lián)系對比自己對白云石車間——這個黨分配給自己的戰(zhàn)斗崗位——的態(tài)度。激烈的思想斗爭在進行著。最后,他感到自己過去那種“怕臉黑找不到對象”,甚至想離開白云石車間的想法錯了,甚至有些可恥。
在一次全體職工大會上,他向大家說:“白云石車間很重要,煉鋼少不了它,這我知道得很清楚。眼下的白云石車間勞動環(huán)境又確實很差,要熏黑人的臉,這我也知道得很清楚。既然重要,就得有人干,就得熏黑人的臉;我不干,不熏黑我的臉,就要別人干,就得熏黑別人的臉,那不是逃避困難,把困難向別人頭上推嗎?再說,人家那位排長明知九死一生,還英勇直前地撲向前去,炸掉敵人的碉堡,為革命犧牲了生命,我們今天搞建設,只不過是臉熏黑了點,根本說不到什么犧牲,又算得了什么,我就感到受不了,就想離開崗位,這不是想作逃兵嗎?”最后他向黨表示決心說:“我下定決心在‘白云石干一輩子。臉黑就黑吧!對象可以不搞,鋼不能不煉,磚不能不打,在‘白云石這個崗位上不能后退一步。熏得黑我的臉,熏黑不了我的心。我是臉黑心紅。這就是我的雄心壯志?!?/p>
石連貴以實際行動表現(xiàn)了他的決心。生產(chǎn)上埋頭苦干,干重活走在前面,在1961年和1962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公司五好青年和先進生產(chǎn)者,并且入了黨。
石連貴還用自己這個認識和決心去說服他父親,他父親的思想認識也有了提高。
前不久,這個“臉黑心紅”的小伙子還找到對象了。他父親特地趕到北京來看望這個還沒過門的兒媳婦,樂得合不攏嘴。老人不再為連貴操心了。臨走還勉勵兒子說:“好好干吧!別對不起黨和工友們的幫助!”
石連貴的轉(zhuǎn)變和決心,進一步教育和帶動了其他不安心工作的人。特別是他那“臉黑心紅”的說法,不只受到了全車間青年的贊揚,而且?guī)恿撕芏嗲嗄瓿@個方向去努力。過去見了難活就躲的劉俊躍,聽了石連貴的轉(zhuǎn)變報告后說:“光躲頂什么用?不靠自己的雙手,環(huán)境那會自己變好?!?/p>
四
在工人們提高階級覺悟的基礎上,黨支部接著發(fā)動大家自己動手來改造環(huán)境,改善勞動條件;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工人健康,提高勞動效率,而且可以通過這項活動進一步樹立主人翁的勞動態(tài)度。一場改造“白云石”的勞動環(huán)境的戰(zhàn)斗開始了。
他們自己動手,建成了一個土料倉,“革”掉了手工裝卸白云石的命;又把一臺躺了兩年多沒法使用的碾料機“廢物利用”,改造成拌料機,“革”掉了人工拌料的“命”。接著,青年突擊隊又動手拆除了一堵后墻;國家還投資安裝了一套抽風除塵設備,給熬瀝青的油鍋上按上了排氣設備。于是,過去煙塵迷漫,瀝青味熏人的車間,大大改觀了,工人干活可以不帶口罩了,臉上不再長疙瘩,不再被熏黑了。
階級教育顯示了巨大的威力。它大大提高了青年的階級覺悟,也提高了生產(chǎn),改造了“白云石”的客觀環(huán)境。
1961年和1962年這個車間連續(xù)兩年被評為石景山鋼鐵公司的先進單位,被評為五好青年和先進生產(chǎn)者的有二十六人;
1962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這個車間的青年被評為五好青年集體;
在支援公司三號高爐的勞動中,這個車間的青年被公認為十七個單位中最好的青年。
目前,他們正組織青年工人幫老工人寫家史。隨著階級教育的深入開展,這個車間青年的思想覺悟必將有更大的提高,他們在生產(chǎn)斗爭中必將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為祖國鋼鐵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