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
我想就條件變了,革命精神是否也變了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革命向前發(fā)展了,因而對革命者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但是在任何時候,一個革命者應該具有的基本精神品質(zhì)是永遠不會變的。為了革命事業(yè)不惜犧牲個人一切,個人利益必須無條件服從革命利益,吃苦在前得利在后,這些基本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質(zhì),永遠是革命者的重要標志。
不論是革命戰(zhàn)爭或是經(jīng)濟建設,生活永遠嚴峻地考驗著每一個人。在革命戰(zhàn)爭中,沒有流血犧牲就不會有革命的勝利,中國沒有無數(shù)個象方志敏、劉胡蘭、黃繼光等革命先烈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主義。但是在今天是否就不需要這種精神呢?我以為不能這樣說。革命前輩無條件獻身給革命事業(yè)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就是只要對革命事業(yè)有利,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精神。在學習這些精神方面,向秀麗、趙桂蘭、丘財康等英雄已經(jīng)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許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孔都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他們在改造自然的斗爭中,在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試驗中,經(jīng)常廢寢忘食,把個人的一切置諸度外、專心一致地為社會主義英勇勞動,是他們?nèi)『统删偷母驹?。這些英雄模范如果沒有樹立為社會主義貢獻一切的思想,要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意想不到的困難,從而作出巨大貢獻,是不可能的。對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來說,為了革命事業(yè)付出生命并不是唯一的考驗。王若飛同志被捕后,隨時都準備毫不猶豫地獻了生命,然而在還未犧牲以前,他頑強的鍛煉身體,不倦的學習。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怕死么,當然不是。而是為革命作更多的貢獻,為黨作更多的工作,這都是些嚴重的考驗。
經(jīng)得住戰(zhàn)爭考驗的人,并不一定經(jīng)得住和平環(huán)境的考驗。有一些革命干部,在革命戰(zhàn)爭中,能夠赴湯蹈火,英勇奮斗,但在和平時期卻由于貪圖享受,生活腐化,而喪失了革命氣節(jié)。所以我認為,一個人
在戰(zhàn)爭時期,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能夠奮不顧身、英勇殺敵,這種精神是十分可貴的。而一個人在和平建設環(huán)境中,在過著美好幸福生活的時候,也能不貪圖安逸,不貪生怕死,永遠保持朝氣蓬勃的革命意志,是更加不容易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革命者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應該是更高了。
革命勝利了,還需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嗎?我也有過與張震同志類似的想法: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條件,現(xiàn)在應該盡可能滿足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和個人需要,不必艱苦奮斗了?!扒叭嗽詷?,后人歇蔭”,革命前輩的流血犧牲不正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么?這些思想曾使我一度陷于追求個人利益的圈子里。王若飛同志等無數(shù)革命前輩的革命精神給我很大啟發(fā)。不錯,革命前輩的犧性是為了我們的幸福,但不只是為了我們這一代,而是為了世世代代,為了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我想這就是無數(shù)象“老戰(zhàn)”和甘祖昌將軍這樣的優(yōu)秀革命者不愿意過安適的生活,而繼續(xù)艱苦奮斗的根本原因。革命前輩為我們著想,我們?yōu)槭裁床粦摓橄乱淮肽兀考偃缥覀冎幌胂硎芮叭说某晒?,不想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不想為后代留下點什么,那我們與蛀蟲又有何異呢?
當然,今天條件不同了,國家有可能來更多地考慮和照顧革命者的某些個人利益,如個人的志愿興趣愛好家庭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象張震同志所說的那樣:“一個學生志愿要當科學家,就應該充分滿足他上學的愿望,沒有必要動員他去當農(nóng)民”呢?高中畢業(yè)時,我也有這種想法。當時我想做一個工程師,卻被分配到了師范學院。我想這是何苦呢?我對當工程師有積極性,要我當教師不是妨礙我的積極性的發(fā)揮嗎?后來我才慢慢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個人志愿都是合乎國家需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有一部分人需要改變自己的志愿,而個人的志愿也是可以改變的。何況有些青年在選擇志愿時,只想做工程師、科學家,或是教授、文學家,不愿意當農(nóng)民、工人和教師,這里多少帶有個人名譽、地位等不純的因素,我當時的思想就有這種色彩。今天的社會還存在三個差別,有差別就有得利多少的不同,當專家既有名又有利,生活也要過得舒適些,這就往往容易吸引一些人,使他們不能根據(jù)國家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志愿和興趣。如果這些個人興趣都應充分滿足,那么誰去做工?誰去種地?工程師、科學家又吃什么呢?在我們國家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有時不免也有矛盾,解決的辦法,只能是集體盡可能地照顧個人,而個人則必須無條件服從集體。這樣就使我們的革命大家庭永遠團結一致,齊心合力為著我們的共同事業(yè)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