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慧敏
奇異的“商店”
在首都西單熱鬧的大街上,有一座奇異的“商店”。這里,琳瑯滿目,貨色繁多,貼墻兩面許多高大的玻璃腦內(nèi),陳列著各種精致的手表、自來水筆、各式眼鏡,價值上千元的照相機,還有一疊疊一捆捆鮮艷的綢緞衣料,皮毛衣服,華麗的床單、枕套,嶄新的各式男女皮鞋,小孩的玩具、衣帽……應有盡有。后面的倉庫里,幾十輛新舊不同的自行車,并排地放滿了整整一屋子,而另一所房子里,四壁全是大木架,一層一層的放著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東西:成捆的鋪蓋卷,大大小小的皮箱,花花綠綠的包袱、旅行袋、手提包、圍巾、雨衣、手套,還有好看的花磁面盆、鋁鍋、飯盒……。更奇怪的是在這個商店的
后院里,還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雞。
原來,這不是什么商店,它是北京市公安局撿拾物品招領處。這些種類繁多的物品都不是商品,而是代表著一顆顆誠實的心。這些東西,是被粗心大意的人們失落了,又被那些拾金不昧的普通市民、工人、學生、干部、老年人或小孩子撿到,經(jīng)過交通警、派出所,輾轉送到這里,或是由群眾直接送到這里來的。
一切為了失主
這個招領處自1957年成立以來,業(yè)務一直是繁忙的。光是今年上半年,這里就已經(jīng)收到群眾撿拾物品24965件,其中手表就有186只,皮包5017個。大批失物被送來之后,這里的工作人員便需要進行一系列細致繁重的工作。他們對所有的物品認真負責地妥善保管。象毛衣、皮衣和手表、收音機之類,要不時地加以翻曬和維修,防止這些東西受潮或生銹;牛馬豬羊雞之類的家畜家禽,他們還要負責喂養(yǎng)。除了這些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千方百計地尋找線索,把失物送還原主;失主如果在外地,還要負責把失物打包投郵,寄往外地。去年一年內(nèi),通過他們不辭勞苦的工作,就有五千九百多件失物歸還了原主,今年上半年又有五百多個失主從這里領回了自己的東西。充滿了感激之情的表揚信不斷從四面八方送來,親自登門道謝的人就更是難以數(shù)計。
一架照相機的故事
今年初,招領處收到一架用手巾包著的照相機,這是由一位從宣化出差到北京的司機同志拾到,經(jīng)大柵欄派出所和宣武區(qū)公安分同轉送來的。招領處的負責人楊洪貴從手巾包里的一些零碎的信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址——東四六條八十號。另外還有一封寄給廣東的蔡秀珍的信,下款署名彭占秋,但沒有發(fā)信地址。就是這點線索,已經(jīng)夠大家高興了。楊洪貴按照信上的地址,接二連三地發(fā)信給廣東的蔡秀珍,問她是否在首都丟了照相機,并請她回信時告知彭占秋現(xiàn)在何處??墒遣绦阏浠匦耪f自已并不曾有照相機,至于彭占秋,過去是認識的,現(xiàn)在已斷了聯(lián)系,不知道他在哪里。怎么辦?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東四六條八十號那個地址上了。原來這里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楊洪貴請公司的人事科查遍了名冊,也沒有人叫彭占秋。他仍不死心,又去找公司的保衛(wèi)科,請他們幫忙查問公司人員的親友中有無這個人。經(jīng)過一番周折,才從公司的馬工程師那里打聽到彭在廣東工作,將來過北京,現(xiàn)在早已回去了。招領處立即給彭占秋工作單位去信詢問,但回信說彭已離開原單位下放到別處去了。于是又不斷去信跟蹤打聽,往返周折多次,最后這位在廣東省靈山縣國營華山農(nóng)場的失主彭占秋,終于來了回信。意外的喜訊,使他興奮激動,他除了感謝首都公安局的同志而外,還給北京市彭員市長寫了一封感謝信。他信上說:“如果我將來能成為一個記者的話,我一定要為首都人民寫一篇抬金不味的文章,來歌頌首都人民的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來歌頌我們公安機關同志們的社會主義的服務精神?!?/p>
解除了一場家庭的氣惱
今年七月的一天,中央組織部李子杰同志在西單五路無軌電車站拾到一個錢包,送到了招領處。錢包里有17元4角2分人民幣,還有一張名叫王世德的兒童醫(yī)院的掛號證。楊洪貴到兒童醫(yī)院查到了王世德的住址是西單辟才胡同五條四號以后,就冒著炎夏烈日,急急忙忙地趕到那里去了。
失主是一位年輕的家庭婦女張美芬,她正在為丟失了錢包而苦惱。她的丈夫在清潔隊工作,生活并不寬裕,而自己在帶孩子看病的途中,卻馬虎大意地把十幾塊用來維持家用的錢丟了。丈夫能原諒嗎?即使丈夫原諒了,這個月的生活費用又怎么辦呢?一場氣惱和爭吵看來是免不了啦!她越想越苦惱,還把孩子打了一頓。媽媽抱怨,孩子哭叫,一層云霧頓時籠罩了這個小家庭。
楊洪貴同志來了,愁云散了,這個家庭又恢復了原來的幸福和歡樂。
誠實的中學生
今年元月二號,有一位中學生韓寶印在東安市場4路無軌電車站附近揀到了一塊“歐米嘎”自動夜光表,雖然手表對于一個中學生是多么有用,但韓寶印還是毫不猶予地將手表交給了在馬路上值勤的交通警察。
就在這天中午,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的張鶴琴同志慌張地來到西單撿拾物品招領處,她的手表在當天丟了,招領處的同志沒有收到她所說的那種表,只好請她在一個遺失手表登記簿上作了登記。
一個月過去了,韓寶印拾到的那塊“歐米嘎”自動夜光表在派出所招領了兩個星期,無人來取,在公安分局又招領了兩星期,也沒有人來取,最后送到了西單這個總招領處來。這塊表一送來,招領處的同志馬上就拿遺失手表登記簿來對照。大家高興地嚷著說:“這不正是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張鶴琴的那塊表嗎?”他們立即打電話通知這位失主。第二天,張鶴琴帶著驚喜不定的心情來了,當她實實在在地重新拿到自己丟掉了一個月的手表時,那本來已經(jīng)絕望了的心情,頓時激蕩起來。
這里所寫的不過是這兒千百個感人事例中的點點滴滴而已。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千萬顆誠實的心,看到了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光輝,看到了我們社會的高尚的道德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