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廷富
我認為到農村不是生活不習慣的問題,而是你如何去習慣生活的問題,是你有無決心去戰(zhàn)勝和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習慣過艱苦困難的生活。“吃得苦中苦,方為接班人”,否則就不是人民需要和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
我們山東農學院的338位師生于十月份已來到農村參加勞動,現(xiàn)僅就我們黃縣中隊的情況為例來談一談。我們來到黃縣頭鄉(xiāng)紅星社及太陽開社的共51位師生(45位同學),其中來自城市和剝削家庭出身,自小未參加過勞動的就占82%,來自南方的占65%。我們下鄉(xiāng)后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所以首先碰著兩個最大的困難:第一,生活上的吃飯很不習慣。南方人在校吃大米或細面,到農村卻吃玉米餅,地瓜及煎餅等。起初,吃下肚子發(fā)脹,不舒服,一吃肚子就咕嚕咕嚕的叫,不好消化,許多同志還拉肚子。所以同學們都說:“吃了肚子脹,不吃肚子餓,干活又無勁,真是左右為難”。據(jù)統(tǒng)計初來時鬧腸胃病拉肚子的占60%。但是,同學們并未因此大驚小怪和被困難所嚇倒,相反,他們認識到:這是由城市到鄉(xiāng)村生活上的改變所暫時引起的困難。所以當社員問我們:“吃餅餅能習慣?”的時候,我們回答:“不管事(沒關系),久點就好了,因為腸胃也應該鍛煉緞煉?!苯涍^一段時間之后,同學們由少吃到多吃,由不消化到消化,現(xiàn)在每人每頓都能吃一個半斤重的玉米餅,飯量大增了。同時鬧腸胃病的已沒有了。王玉心等同學還揀了些地瓜(甘薯)葉準備渡荒吃。
我們在勞動上碰著的困難是不懂勞動技術,體力差;由于我們師生中82%的人都未參加過勞動,所以下鄉(xiāng)前不少人都怕累、怕苦、怕身體吃不消等。剛勞動時,由于抗旱搶種任務緊,同學們倒真有些吃不消。如來自上海的李月英及華僑麗英,這兩位女同學起初拿鋤頭都拿不起,刨地刨不深,挖不進,鋤頭不聽使喚,著地時總是東歪西倒,拼命干也不如社員。干不到兩個鐘頭就汗流夾背喘氣困難,同時手上磨起了幾個血泡,血泡撕破后手痛得不再想拿鋤頭,坐下來感到全身酸痛無力。但后來手上起了厚繭就好些了,不再有勞累和痛的感覺。又如挽水,這是山東農民較高的農業(yè)生產技術,起初學時,手臂無力和兩手操作配合不好,挽不起水,還有掉下井和被鐵繩擦破手的危險,所以社員都不要同學去學。他們說:“你們大學生干不了這活,去干輕的吧”。但是男女同學們都堅決要學,像張傳模、范永貴等同學的手指被鐵繩擦破了幾處,鮮血長流,但他們包扎好紗布又干。他們就是這樣勤學苦練,戰(zhàn)勝困難,現(xiàn)在已有二十多位同學學會了挽水了。其他同學也分別學會了耕地、推小車(300多斤)、刨地等復雜的重活,而且勞動質量和效率與社員差不多。所以記分員馬懷春鼓勵我們說:“你們大學生干活真能干,女同志像男社員,男同志能頂一個正勞力,明年春天定比我們強”。
這一個多月是“熬”過來了,勞動過程是艱苦的,困難是有的,但是困難完全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