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湘
七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早晨去飛機場,四八烈士就葬在那里。
出發(fā)前,我們精心地扎好了從北京帶來的絹花,準備獻在烈士的靈前。地方上的同志們準備了祭奠的一切用品。我們來到了墓地上,懷著沉重哀悼的心情,在每個墓前獻上了花圈和花束。啊,這就是我親愛的舅舅秦邦憲同志的墳墓!他在畫像里向我們笑著,他是那么年輕,那么親切,一剎時,我好像覺得他就站在我的面前,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但是墓碑,花圈,哀樂……這一切都告訴我,他長眠在這里已有十年了。我和表弟妹們站在他的墓前泣不成聲。我在心里呼喚著舅舅,向他說,“舅舅,你分散在各處的兒女都已團圓了,我們一起來看你,你知道不知道?我們都深深地記著你,全國人民都紀念你們,我要拿你做我的榜樣。舅舅,下次我再來看你的時候,我要成為你真正的‘同志站在你的前面!”我們捧了土,放在每一個烈士的墳上,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下午去楊家?guī)X、王家坪。
楊家?guī)X是原黨中央的所在地,有一個中央大禮堂和一座三層樓的石砌的辦公廳。四周有磚砌的小矮墻圍著。中央大面禮堂就是著名的“七大”的會址,1940年建的。整個禮堂沒有一根梁柱,全都是石質的大拱頂。當地的農民在那時困難的條件下,用兩只手蓋起了這座大禮堂。最近匈牙利專家看到了說:就是從建筑上來看,這禮堂也是很偉大的。禮堂內的磚地是傾斜的,冬天冷時,還可以在地下面燒火,使禮堂暖和。從中央大禮堂出去,幾步路就到辦公樓,樓本身不大,共三層,一層比一層小。在三層樓上有一個小門,門外是一座天橋,定過橋就到了毛主席住的窯洞了。辦公樓的底層現在是個博物館,里面陳列著從土地革命以來的一些文物照片。這里陳列著一件棉衣,破得巳經分不出那兒是棉那兒是布,那兒是領那兒是袖了。這是陜北一個農民的共穿了四十年的一件“傳家寶”,上面共有一百七十幾個補釘。這就是鬧革命以前被剝削被壓迫的中國農民的寫照,這也生動地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個火把,起初是星星之火為什么能很快地燎原。這里還有很多有關劉志丹同志及其游擊隊的東西陳列藩,如土炮——一根掏空了的樹干,兩米多長,四周有幾道跌箍箍住,并有幾個小孔,在樹干里安上火藥,小孔里燃上捻子,就轟出去了。此外還有許多希奇古怪的土槍、紅纓槍。現在看來,這些武器是多不好,可是我們英勇的缸軍,就是運用這樣粗劣的武器,開辟了革命的道路。這里還有許多蘇區(qū)的錢幣,土造草紙印的報紙和書。在所有這一切陳列物里,都浸透了一種樂觀頑強的氣息。在報紙的許多文章里都浸透著仇恨,充滿了希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今天讀了,還會使你感到熱血填膺,非拿起槍桿子來和敵人作斗爭不可。也有許多小報里登載著當時延安生活的情況,描寫得那么熱情而有風趣。就是在那艱苦斗爭的年代里,革命者仍然是樂觀的。
王家坪是原八路軍總部,朱總
(圖片見原版面)
楊家?guī)X中共中央辦公廳
司令、彭德懷等同志都住在這兒。1946年國內局勢緊強后,為了好商量事情,毛主席也搬來了。這里果樹極多,毛主席住的窯洞的窗前就有一株桃樹,桃子熟了的時候,從窗戶里一伸手就能采到桃子?,F在這棵桃樹已老死了。五省青年造林大會時,在原地又種上了一棵桃樹。園里有一個小亭子,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最愛在傍晚時分坐在這兒看書或談話。地委宣傳部長生動的敘述,把我們引入了當年的情景里去。我們圍著亭子站著,對領袖無限崇敬的心情竟使我們忘記了坐下來。
七月二十九日星期日
今天的日程是去清涼山、桃花山和棗園。我和新華還有一個小活動,就是打算乘午睡時間去照延塔,并脫了鞋在延河里玩玩。明天就要走了,今天得抓緊。
清涼山是原來解放日報社所在地,因此舅舅的故居也在清涼山上。清涼山上的老鄉(xiāng)們和舅媽表弟妹們都很熟。原解放日報社現在是延報社,在一個大腦里。這個廟相當大,依山而建,已有相當長久的歷史了。正殿叫萬佛洞,作了印刷間,大佛石佛都在,可是那些“萬佛”的頭全讓胡匪給砸了,留下的有洞口的兩個石雕佛像,衣帶飄然,神情如生,雕得好極了。這里有一眼清泉,表弟妹們是喝這水長大的,他們帶了暖壺汽水瓶,灌了帶回北京去。
舅舅的故居在半山腰上,三孔石窯已經給胡匪破壞了,剩下兩孔土窯也住上了人,我們不免感到遺憾。
桃花山腳下是原黨校的舊址,現在是個師范學校。當時因為學生多,窯洞一直挖到山頂上。舅媽和同行的陳阿姨全住過黨校。她們回憶起了當時的生活,爬到山頂上去開荒種土豆等。我不禁想起了北京我們外語學院附近的黨校來了,從延安到北京,從窯洞到洋樓,黨校的老畢業(yè)生為自己的后代爭得了學習、生活的良好環(huán)境。
從延安城到棗園,汽車要走三刻鐘。棗園是毛主席住的地方,我也聽到很多有關棗園的故事,現在可見到了。棗園是一片很大的園子,樹多極了。在棗園深處,一帶土墻圍住了三個小小的院落,進門,一排五孔窯,是毛主席的舊居。從左起,第一孔是毛主席的圖書館,里面挨墻放著一個小書架。這里一切的家具也都給胡匪毀了,現在放的是1953年根據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所回憶作的,很不全,但總比沒有好多了。第二孔是孩子們的住室,第三孔是毛主席的臥室,第四孔是辦公室,第三孔沒有門,但和第四孔是通著的。我們走進了這兩孔窯,不知怎的都不說話了,好像怕吵了他老人家。在這個樸素的地方,毛主席寫下了多少指導中國革命的不朽著作,作出了多少與全國人民生命攸關的決定??!親愛的小窯洞,你用自己冬暖夏涼的好脾氣,保護了我們親愛的毛主席的健康,讓他能夠在這里為全國老百姓工作。謝謝你,小窯洞。
從毛主席住的院子往左走,是朱總司令住的院,往右去是同總理住的院。同去的一個孩子在兩院間的小門下走來走去,我們很奇怪,問他干什么,他說:“毛主席要找朱總司令,就得走這個門哇!”
晚上,我又爬上了林老住過的洞頂,坐在石墩子上問延安告別。延安!我只在你身邊留了兩天三夜就要離開你了,我多么想多住幾天,多看看你啊。延安!你是革命圣地,萬古不朽的紅都。我們都會記著你的功績,今天電燈已燃在城上,名花已開在山頭,但我們還要讓延河水變清,讓交通更便利,讓更多的人來到這里,受到鼓舞和教育。
再見了,延安!
毛主席的故居——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