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
四卷本“魯迅選集”的第一卷,巳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這一卷里,共收入小說二十五篇,散文詩九篇和回憶文十三篇,此外又收入“吶喊自序”一篇。在這二十五篇小說中,從“狂人日記”到“社戲”等十一篇,選自“吶喊”;從“祝?!钡健半x婚”等九篇,選目“彷徨”;從“補天”到“出關”等五篇,選自“故事新編”。散文詩“秋夜”等九篇,選自“野草”。魯迅的回憶文集“朝花夕拾”除了“小引”和“后記”而外,全部都收入這一卷;另外又把和“朝花夕拾”內(nèi)容很接近的幾篇:“我的種痘”、“我的第一個師父”和“女吊”也編輯在一起。可以說,魯迅的重要創(chuàng)作都包括在這里面了。
廣大的青年讀者們,對于我國偉大作家魯迅的著作一向就是懷著很大的興趣來閱讀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困難,那就是由于魯迅著作的篇幅太多,不知從何讀起?,F(xiàn)在,這部“魯迅選集”的出版,對于他們學習和研究魯迅著作,可能會有一些幫助。出版者編選這部“魯迅選集”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正是為了適合現(xiàn)在許多青年讀者這樣的需要。青年的讀者們由于時間上的限制,很希望先讀到魯迅著作的主要部分,然后再進而閱讀和研究魯迅的更多的以至于全部的作品。其次,對于青年的讀者們感到困難的是魯迅著作中的某些內(nèi)容不易了解,因此,在這一卷的后面,又附加了一些簡要的注釋,以供閱讀時的參考。
第一卷中選目“吶喊”的十一篇,是作者1918年至1922年間的作品;選自“彷徨”的九篇,是1924年至1925年的作品。作者的這些精心結構的短篇,最初地顯示了從“五四”時代開始的中國新文學的實際成績,并由此奠立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新文學的牢固的基礎。在這一些光輝的作品中,魯迅刻劃了一系列不朽的藝術形象。通過了對于“狂人日記”里的狂人、“藥”里的夏瑜、“孔乙已”里的孔乙已、“故鄉(xiāng)”里的閏土、“阿Q正傳”里的阿Q、“祝?!崩锏南榱稚?,以及其他等人物描寫,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中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朽,吃人的禮教、舊制度的罪惡,如作者自己所說的,他用短篇小說的形式把“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反映出來,以促醒人們的注意,鼓動人們來改造這一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并為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來進行艱苦的堅決的斗爭。選自“故事新編”中的五篇,作于1922年至1935年間,這是以歷史故事和傳說為題材的作品。作者通過對于歷史人物的描寫,來歌頌我國古代人民的創(chuàng)造和他們的英勇的反抗和復仇的精神。選自“野草”的九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是1924年至1926年的作品,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寫作這一些作品期間的情緒。選自“朝花夕拾”的十篇回憶文,都是1926年的作品,這是作者回憶幼年和青年時代生活最美麗的散文?!拔业姆N痘”等三篇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而它們的內(nèi)容和上述的回憶文性質(zhì)是相同的。
從閱讀這一卷并不十分完備的“選集”開始,讀者們將踏入無限豐富的我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最可寶貴的遺產(chǎn)——魯迅著作的寶庫中。讀者們將通過每個人自已的不同感受,并經(jīng)過自已的獨立思考,來理解這一些作品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它們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在這一卷“選集”選入的“吶喊自序”一篇里,作者生動地敘述了他自已如何拋棄“很美滿”的學醫(yī)的“蘿”,在當時十分“冷淡的空氣”中開始尋求改變這“愚弱的國民”精神的辦法,這使他選擇了“提倡文藝運動”的道路。文藝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服務,這就是魯迅的文藝思想中最中心的主導思想。這一個主導思想貫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自然也從他的短篇小說、散文詩和回憶文中反映出來。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作家,他從最初的文學活動時期開始,就是以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代言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魯迅的革命文學活動是和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密切相結合的,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刻而具體地反映著中國人民的思想情緒。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特別是在兩本著名的小說集“吶喊”和“彷徨”中,他真實地反映了人民所經(jīng)歷的解放斗爭的艱巨性。他多方面地描寫了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時期起,到1925年的五卅運動之前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農(nóng)村的深刻的階級變化,農(nóng)民的革命情緒的發(fā)展,農(nóng)村社會各階級的變化和變化中的人物的心理和面貌。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封建階級的腐朽和反勃本質(zhì);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無能、儒怯,他們決不能夠把革命引問勝利,打破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于人民的雙重束縛;只有在無產(chǎn)階級的領導下,人民的解放才能夠得到最后的勝利。這就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魯迅在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具有深刻意義的客觀的歷史內(nèi)容,和他的作品與人民解放斗爭相聯(lián)系的真實情況。——這一點是我們在閱讀這一卷“選集”時首先應該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