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而山
“什么是自尊心?”這是關(guān)于人的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一句話、一篇文章回答得了的。
何況,對于自尊心這一概念,它的實質(zhì)和涵義,還存在著種種誤解,種種不正常、不正確的看法。
且讓我們從蘇聯(lián)影片“鄉(xiāng)村醫(yī)生”中舉一個例.這部影片,通過一個鄉(xiāng)村醫(yī)院的故事,表現(xiàn)了蘇聯(lián)走向共產(chǎn)主義建設的農(nóng)村生活的發(fā)展和蘇聯(lián)人新的優(yōu)秀品質(zhì)的成長。影片中的主人公——女青年醫(yī)生柯沙闊瓦和老院長阿爾先耶夫,這些正直的勞動者、社會主義先進人物形象使我們念念難忘。但是,我們也難忘記另一個被嚴正批判的人物,那就是具有資產(chǎn)階級思想殘余的一個青年醫(yī)生——喬木金。這人既把同樣為人民服務的分成高低貴賤,又為了自己要過舒服生活,坐等成名成家,而看不起和不愿意在鄉(xiāng)村醫(yī)院工作;但他卻把這說成是受了自尊心的驅(qū)使,才不滿意于這個工作的。他認為只有在莫斯科才能做嚴肅的科學工作,而在鄉(xiāng)村醫(yī)院只是“滑稽”和“不夠嚴肅”,是埋沒了他的“天才”。他嘲笑阿爾先耶夫,鄙視他五十年如一日辛勤的勞動和崇高的品性。顯然,喬木金在這里的一切思想行為表現(xiàn),是虛榮浮夸,傲慢自大。這一些,與正當?shù)淖宰鹦牟o關(guān)系,并不是什么自尊心。
再拿影片‘瑪麗娜的命運”為例來看,其中,杰連季這個人物,更是浸透了剝削階級思想意識;當他在集體栽培和妻子幫助下讀了大學之后,竟認為從此高人一等,認為鄉(xiāng)下妻子配不上他這個“學者”,而對妻子提出這樣的離婚“理由”,說是為的他要做“果姆”——“人”!在這里,看杰連季神氣十足,仿佛他“自尊”得了不得;但是,那種以不平等態(tài)度待人,把人不當做人的思想行為,與自尊心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其實質(zhì)是他連起碼的民主精神都沒有,是對別人人格的不尊重,是污辱了人的尊嚴,傷害了別人的應有的自尊心的。
不論是喬木金,或是杰連季,他們的這種種表現(xiàn),都是壞品質(zhì)和惡德。
與這些壞的惡的相反,真正的自尊心是一種好的品質(zhì)。在上舉影片中,可以看到:柯沙闊瓦?,斆婺冗@些人,才是有真正的自尊心的人。柯沙闊瓦從大學畢業(yè)自動要求到鄉(xiāng)村工作,最初因為鄉(xiāng)村醫(yī)院設備條件等等不夠也苦惱過,還因為病人不了解她因而不信任而流過淚,但是她的這些苦惱不是為了別的什么,而是為了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來工作。她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的志愿,同同志們一起勇敢地戰(zhàn)勝了困難;并且在虛心學習阿爾先耶夫的過程中,在發(fā)展鄉(xiāng)村醫(yī)院和鄉(xiāng)村衛(wèi)生工作的過程中,一步步提高了自己,走向了自己理想的目標。因而,她才能感到自己從事醫(yī)生這一偉大事業(yè)的驕傲,才能自豪地表白自己這樣生活著是一個最幸福的人。至于瑪麗娜,盡管她個人的遭遇是多么不幸,內(nèi)心痛苦是多么沉重,但是,她并沒有屈服于命運,她沒有向杰連季低頭。相反,她克制了自己內(nèi)心的悲痛,振作起來,把全部力量投入集體事業(yè),不斷鉆研科學,結(jié)果不獨使自己從一個普通莊員成為一個農(nóng)學家;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方面是她毅然決然同杰連季進行了必要的斗爭,維護了人的尊嚴;一方面由于她的熱情關(guān)懷和她以身作則的作用,也使別的一些莊員在精神上一直到科學文化上得到培養(yǎng),得到成長??少F的還在于:這樣的功績,這樣的光榮,也沒有沖昏她的頭腦;她正確地、真誠地把它歸于集體,歸于人民和黨。
由此可見,自尊心——這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對于人的尊嚴的自覺,就是對于自己在集體中的責任的尊重,就是對于自己事業(yè)的確信,對于自己勞動的自豪感。每一個人所要具有的自尊心,正應該是這樣的自尊心。
作為一個人而沒有或者不需要自尊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像的。如果那樣,將難設想他怎樣正直地很好地生活、工作下去。從上舉影片中,也可以說明這一點。以柯沙闊瓦、瑪麗娜這些優(yōu)秀人物來說,她們具有真正的自尊心,因而她們能夠在生活中、工作中具有熱情和信心,能夠克服困難,戰(zhàn)勝不幸。而以喬木金和杰連季這兩個人物來說,他們既然并沒有真正的自尊心,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人的尊嚴感,因而我們看到:像喬木金,就一直帶著灰溜溜的形相和不健康的情調(diào),對工作毫無興趣,在困難面前毫無信心,以至于對病人一點不負責任,造成了嚴重的醫(yī)療事故;像杰連季,更一直是用卑鄙 手段招搖撞騙,而在他這些行為一一被揭穿以后,他仍然不能悔悟,
反而更加不識羞恥,丑態(tài)畢露,墮落到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喬木金和杰連季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意義,和他們具體的情況和結(jié)局是不相同的,但是同樣可以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一個人而沒有應有的自尊心,相反是虛榮自大,或者是自卑自賤、自甘暴棄,那就必然不能正直地、很好地生活、工作下去。
要做一個真正的人,要正直地、很好地生活和工作。是應該具有自尊心的。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因此,每個人也就應該尊重和愛護別人的自尊心。平時應該這樣,教育批評別人的時候同樣應該這樣。
在“鄉(xiāng)村醫(yī)生”中,我們看到:阿爾先耶夫就是這樣的人。當他對柯沙闊瓦有了了解以后,就對她十分關(guān)懷,十分愛護,不但自己尊重她,而且要求所有的人都尊重她,要大家信任她,不要刺激她;這樣就大大地支持了柯沙闊瓦工作中的自尊心,使她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去克服困難,做好工作。更值得注意的是:阿爾先耶夫?qū)Υ龁棠窘?,那個曾在人前人后說他怪話,并且常犯錯誤,屢教不改的人,他也是對他采取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充滿人道主義精神,在批評他的時候表露了真心的愛護,他并且說服大家,認為:喬木金“心里有了斗爭,可能就使他轉(zhuǎn)變,走上新的道路……”。結(jié)果,正如阿爾先耶夫所預見的,喬木金后來是轉(zhuǎn)變了,也成為一個蘇維埃式的好的醫(yī)生了。這和阿爾先耶夫他們對他的體諒、鼓舞、啟發(fā)和支持他的自尊心,自然是有極大的關(guān)系的。
由這例子看出:尊重和愛護別人的自尊心是多么重要,對柯沙闊瓦那樣先進的青年固然應該這樣,對喬木金那樣有嚴重毛病的人同樣以至更其需要這樣。這樣,批評就更加有力地達到了教育、改造和團結(jié)目的,達到了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共同事業(yè)而奮斗的效果。這種對待人、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它有力地幫助了人們的自覺,幫助了他們勇于接受批評和改正錯誤。這種批評,還使人感到親切,感到溫暖,這就鼓舞了人們的自信力、上進心和積極性,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友愛和團結(jié)。不用說我們也是應該這樣地對待人和對待批評的。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樣。我們有些人,包括一些青年團的干部在內(nèi),在這方面還很為缺乏認識,因而表現(xiàn)出了不少的缺點以至錯誤。例如有這樣一個人,他對自己過分自信,好像自己永遠對,并且各方面都對,因而對別人就不謙虛,不尊重,認為自己大小是個領(lǐng)導,似乎因此就比群眾高一頭,群眾就應該無條件地服從他,“尊重”他;如果有人竟然會對他提意見,批評了他,他就受不了,就認為這是對他的不尊重,有損于他的面子和威信。一般說來,這樣的人對人,特別是有缺點有錯誤的人的態(tài)度是粗暴的,方式是簡單、生硬的。他們用這種方式和態(tài)度對待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尊嚴”。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更是這樣。但是,既然他對人抱著不尊重,不信任的態(tài)度,因而他的批評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相反,常常使人反感,或者認為他幼稚,沒有涵養(yǎng),根本不理他那一套;或者傷了別人感情,而使別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傊?,都使群眾遠離了他、不尊重他。事實正是這樣: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尊重別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他首先是不尊重自己:辜負了集體對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工作的責任。
對人的粗暴,在別人思想上精神上造成種種消極、有害的影響,更是嚴重的。事實就是:由于粗暴,而使人難堪,使人負擔沉重。再加上往往是小題大做,特別是拿大帽子壓人,這就更加使人抬不起頭來,或者口服心不服,或者敢怒而不敢言,從此與組織、與集體更加疏遠以至對立。這自然決不能對人有所幫助,特別是不能幫助解決那些復雜、細致、深刻的思想問題。而這往往又使人喪失了前進的勇氣和信心,以至于悲觀失望,自卑和消沉起來。嚴重的是:有些批評卻不僅不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不正當?shù)?,不合理的。例如,就有這樣的事情:某個學校某個班的團支部和班干部,對曾經(jīng)落后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步并準備爭取入團的一個同學,就不但不給以鼓勵支持,反而冷言冷語說他是:“偽裝進步,動機不純!”有一次,竟因為他浪費了一個饅頭,當天就在班里的布告墻上貼上了一張大字報粗暴地批評他,標題是:“可恥的×××!”就這樣小題大作地把這個同學給狠狠打擊得抬不起頭來。看這是多么粗暴,多么不公正,多么霸道!在這里,完全缺乏起碼的實事求是精神和民主精神,完全缺乏起碼的對別人人格的尊重和對人的關(guān)懷。這當然不能不嚴重地傷害了這個同學的自尊心,影響他的積極性。
我們知道:尊重人,相信人,對人關(guān)懷和愛護,是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原則。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談到他的教育基本原則是:“永遠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倍谒簧慕逃龑嵺`中,也嚴格地遵守了這個原則。馬卡連柯當時的工作是困難得多的,因為他所面對著的是一群曾經(jīng)墮落了的、思想極其落后、心理極不健康的流浪兒。然而,他在改造和教育這些流浪兒時,并不侮辱他們,傷害他們的自信心,而是竭盡全力、循循善誘地啟發(fā)了那些青少年們的自覺,幫助了他們恢復了人的尊嚴,培養(yǎng)了他
們的自尊心。在以他的名著“教育詩”改編的影片中,我們看到這一方面的許多動人的描寫。最初,那些流浪兒被送進工學團的時候,還是十分傲慢無禮,不肯接受教育。有一個場景描寫著:一個學員怒氣沖沖地對著馬卡連柯發(fā)火,但是,馬卡連柯是平心靜氣地對他耐心說服,把他的檔案收拾起來,說:過去的是在那里,一切從今開始;他決不“揭底”,決不觸動他們過去的屈辱和創(chuàng)傷,而是幫助他們遠離過去,十分信任他們的未來。以后,學員們又重犯了愉竊行為和逃跑,他仍然相信他們可以改造。有一個逃跑了的學員又回來了,他不但不是厭棄這個學員,不但不曾聲色懼厲地批評他,給他戴帽子、出大字報,或者處分他;相反,馬卡連柯卻把自己的手槍和一大筆款項交給他,委托他以重任,派他到城里去。這個動作,在我們觀眾看來,不能不有些感到意外,而且擔心:這人可靠嗎?經(jīng)得住這個要求的考驗嗎?但是,馬卡連柯卻是安靜如常,充滿信心;這時候,畫外音低低地揭示了他的這種崇高的思想和優(yōu)美的心靈:“我不懷疑……我知道:愛一個人,尊重他,這就是要對他提出高度的要求……”原來,對人應該盡量多多要求,和同時對人應該盡量多多尊重這一點緊緊結(jié)合起來,才是對的和有作用的。正因為這樣,而不是不尊重,不是片面的以至不正當、不合理的要求,我們看到:那些青少年,那些曾經(jīng)落后、有嚴重缺點和錯誤、有壞品質(zhì)和惡德的流浪兒,是逐漸得到了真正徹底的改造,逐漸在思想上精神上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知道自愛、知道對別人尊重和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人。這就是具有高度社會主義自覺、知道自己對集體的責任和自己在集體中怎樣正確地積極地行動的人……一句話,這就是具有社會主義自尊心的人。
我們應該成為這樣的人。而這,也正是我們對青年進行思想教育、對同志進行批評改造的根本目的。注:影片“教育詩”還沒有翻譯出來,這里所引的對話,只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