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堅
一九五五年冬天,在昆山縣淀西區(qū)一帶農村里,緊接著農業(yè)合作化高潮以后,又出現(xiàn)了熱火朝天的農業(yè)增產運動,卷人這個浪潮中的人們,真是緊張忙碌,很難找到時間上趟街,買點急需的東西。這樣,昆山縣淀西區(qū)供銷合作社里許多貨物不能很快地銷售出去,影響了銷售計劃的完成。青年售貨員們提出建議說:“供銷社的首要任務是為農業(yè)生產服務,墨守成規(guī)蹲在柜臺里,等客上門的做法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啦!必須趕快轉變工作作風,把我們的柜臺伸展到農業(yè)社里去 ?!鳖I導上采納了這個建議,決定以高平、凌菊英、葛建華三個青年為主,組成一個送貨隊,還調配了一只裝貨的船給他們。從此以后他們便積極地開展了送貨工作,在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里也就常??吹剿麄兡莻€各式貨物俱備的流動商店。
每當日落黃昏,就是這個流動商店最熱鬧的時候。許多農民在一天的生產任務結束以后,乘民校還沒有上課,都搶這個空子到流動商店買點東西。送貨隊的隊員們總是按時趕到村里,把預先準備好的大批貨物及時地擺出來。在雪亮的汽燈底下,各式各樣的商品顯得更加鮮艷奪目,吸引著來自田野間的人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這個新開張的流動商店圍得水泄不通。個個都興奮地挑選著自己心愛的東西,不停地稱贊著:“多美呀,活像蘇州內玄廟觀??!”
送貨陳到椿里村去的時候,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社員陳愛榮和他的愛人剛從田里回家,一聽說送貨隊來了,匆匆忙忙吃點飯,就往流動商店跑,歡喜地說:“這幾天就想買點東西,一直沒空上街,這下合作社把東西送上門來,真是方便了我們!”夫妻倆買好了食鑒、火油、蘿卜干、香煙以后,經售貨員介紹又買了兩丈花布、一斤山東黑裹和一大瓶魚肝油。
有一個趕來看熱鬧的老年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貨攤上還有他好久沒吃著的“菊紅糕”,高興得向人說:“供銷社同志想得多周到呵,還特地給我老頭帶來了菊紅糕!”
錢塘村有個姑娘,準備買點結婚用的東西,原來打算自己上街,卻怕耽誤了生產;想托人代買又怕買的不稱心。正在左右為難時,恰好送貨隊來了。她高高興興地跑到流動商店買了一對枕頭和一段漂亮的花布,第二天下田干活的勁頭就更大了。
這些事情強烈地激動著青年售貨員的心,使他們深深體會到:在生產緊張的日子里,農民群眾多么需要他們呵!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把貨送到農民手里,讓農民有更多的功夫搞生產”。
1955年12月28日這天,送貨隊搖著滿滿一船貨往狹港鄉(xiāng)的康介濱去。一路順風,船航得挺快,沒想到突然貨船在一座木橋底下攔住了。他們費盡了氣力左撐右撐,船還是不動,老遠地又看見村上的群眾在那里等著。於是,葛建葷、高平兩人就卷起棉褲不顧一切地跳到水里,把船推過了淺灘 。上岸以后,他們冷得直打哆嗦,但心里卻很高興,因為滿滿的一船貨滿足了人們的迫切需要。
又一次,貨船開到石前村,
正碰上傾盆大雨。船靠岸的地方離售貨處還有很長一段路。青年送貨員們就毫不猶豫地頂著大雨搬貨上岸。為了不讓貨物淋雨,他們把東西兜在懷里,彎著腰在泥濘的道路上來來回回地跑了好多次。貨物搬完后,身上的衣服也完全濕透了,但他們還是高高興興地把貨攤子擺出來,迎接買貨的農民。
一月七日那天,他們跟康介濱的農民約好了送貨去。那知道這天天氣特別冷;西北風刮得呼呼叫,湖里浪頭一個比一個高。送貨員們手腳都凍得麻木了,仍然咬緊牙齒頂著風拚命地往前搖櫓,終於準時地趕到了康介濱。就這樣,這個送貨隊走遍了淀西區(qū)所有的農村,到處都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有時他們的貨船還沒進村,村里的群眾已經把擱貨的地方打掃得干干凈凈,船一靠岸,大家就跑來幫著扛貨。錢塘鄉(xiāng)支部書記聽說送貨隊的人缺被子,就趕快把自己的被子送來。村里的干部也經常鼓勵群眾說:“大家加勁生產喲,供銷社的同志又把貨物送上門來啦!”當送貨隊離開村子時,人們總是依依不舍地叮囑他們:“下趟早點來哇!”“托你們帶的東西可別忘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