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胡
天山高峰仍是一片銀白的積雪,山麓的原野已經(jīng)是春天了。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我到了駐新疆人民解放軍某部的機械化農(nóng)場。這是多么可愛的一個地方??!那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像城市又像鄉(xiāng)村,雪白的墻壁和紅色陶瓦的屋頂,在陽光照耀下顯得分外鮮明。新修的街道和公路,寬闊,平坦,兩旁栽了從遠方移來的白楊和柳樹,細長的枝條已生出嫩綠的葉子。最惹人喜愛的還是那廣闊明靜的湖泊,子弟學校和托兒所的孩子們,拿了釣竿在湖畔釣魚,湖水像鏡子一樣映出他們的身影,映出他們愉快的面孔和鮮紅的領巾。從湖畔的一道閘門,伸出一條寬大的干渠,這干渠像一條白色的帶子,一直伸到無邊的遠方。干渠兩旁,又伸出一條條的支渠和田間公路,這些渠道和公路兩旁,也栽了一行行的樹木,這便鮮明地分出一片片大塊方田的界線。在整個農(nóng)田遙遠的邊沿,已經(jīng)植起了防風、防沙的森林帶,現(xiàn)在看來雖然只是一片片小小的影子,但也十分好看,像是一條綠色的花邊,繡在這金黃色的土地上。
因為這是春耕的第一天,田間更是分外熱鬧。廣闊的田野,豎起一根根的長竿,長竿像電線桿子一樣排成一條筆直的行列,每根竿頂都系了一面小紅旗,紅旗隨風飄揚,遠遠看去,像一條紅色的帶子在顫動。這是拖拉機開始工作的前進路標。
拖拉機排成一個莊嚴的隊形。年輕的拖拉機手們,穿著綠色的工作服,威武地站在拖拉機旁邊,在場長發(fā)出開始耕作的命令后,機耕隊長搖著指揮旗,一臺臺的拖拉機便按著事先分配好的地段紛紛出動了。
拖拉機手們各自按著自己的路標前進。拖拉機的
煙囪冒著白煙,馬達隆隆作響,田野霎時沸騰起來。拖拉機的輪帶傾覆著吞沒著雜草。牽引的“十體犁”、“五體犁”把土地翻騰的像水浪奔流?!笆槐P圓片耙”“之字耙”從耕過的土地上駛過,嶄新的土地變得平坦而光澤。田間工作的人們,從遠道跑來參觀的農(nóng)民和牧民們,都用贊美的眼光望著機械耕作的驚人速度,并向拖拉機手們招手歡呼。
場長領我參觀了試驗場、苗圃、雞鴨場、牧畜場、機器房、宿舍、辦公室、俱樂部、子弟學校、托兒所、醫(yī)療所等等地方,這些地方那是按照蘇聯(lián)國營農(nóng)場的規(guī)格進行修建和工作的。常我走進場長的辦公室,我馬上被一張巨大色彩的圖書吸引住了。這是一張農(nóng)場住地發(fā)展計劃草圖。場長告訴我,這是他根據(jù)許多精確的計劃書、統(tǒng)計表、工程草圖專請了一位畫家繪制出來的。這張圖畫簡直精美極了!那些工程的地位、樣式、甚至連墻壁的顏色,都是按將來的建筑要求繪制的。那中心區(qū)的幾座大樓,真像宮殿一樣堂皇。柏油馬路從圓形的中心區(qū)通向四方,道路兩旁,白楊垂柳,一片蔥蘢。花園、噴水池、偉人塑像布滿了各個角落。水閘和渠道的跌水處,有幾座小型水電站,電線像蜘蛛網(wǎng)一樣的從這里伸了出去。湖畔是一片片的果園和瓜田。湖里盛開著鮮艷的荷花,人們乘著一只只的彩船在水上玩耍。在農(nóng)場住地的遠方,防護林帶已經(jīng)長大了,正像是一道道綠色的長城,防護著一片片金色的莊稼……。誰能相信這是一張建設的草圖呢!它甚至比經(jīng)過藝術家加工想像的作品還要瑰麗!
這一切情景不但深深地激動著我,同時也把我?guī)У揭欢位貞浝铮?/p>
三年前,我曾到過這里,那時這里只有一個村莊的廢墟。廢墟幾乎完全埋沒在沙地里,僅能從沙堆的棱線看到一點殘垣破壁。廢墟附近,除了一片片蘆葦叢生的洼地和堿灘,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當時給我們帶路的一個老年人說,這個村莊由于遭受天災和人禍荒廢已經(jīng)多年了。原來這里處在準噶爾大沙漠的邊沿,經(jīng)常受到風沙的侵襲。據(jù)說,當大風暴卷來的時候,霎時變得天昏地暗,人們立刻會感到呼吸的困難。風暴可以隨時掩埋一頂頂?shù)姆课莼蛘麄€村莊,可以把粗大的樹木攔腰折斷,可以把人或牲畜輕輕地卷走。這個村莊的勞動人民,曾同風沙做過激烈的斗爭。他們在村莊邊沿,筑起一道道擋風的土墻。當風暴來的時候,他們徹夜不眠地互相照管。更重要的,他們設法把葦湖和堿灘里的泉水挖開,把冬季的積雪儲蓄起來,用這些寶貴的水把沙漠變成田地。這樣,一片片綠色島嶼般的農(nóng)田和果園,便在沙漠上出現(xiàn)了。后來,這里來了幾個有錢的人,他們假仁慈地把錢借給窮人們?nèi)ヅd辦水利,或者同窮人們合夥興辦。于是水慢慢增加了。有了水,田地和人口也逐漸增多,這村莊出現(xiàn)了一時的繁榮??墒钦8F人們對未來有一點希望的時候,這些有錢人勾通官府,把大夥修辦的水利完全霸為己有;同時用高利向窮人們討還債務了。窮人們無法生活,只好逃到別處求生,或者把自己留給水主做奴隸……。
天災、人禍,村莊的人慢慢少起來,勞動人民千辛萬苦所得來的水和田莊,終于被大沙漠吞噬了。
想想過去,看看今天,我真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地方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我盡量搜尋和追憶著這個地方的原來面貌,但始終找不出原來的一點痕跡,甚至一草一木都改變了它原來的形狀。經(jīng)過場長和同志們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那個村莊的廢墟,就是現(xiàn)在的場部。那一片片的葦湖洼地,早已變成一個容量數(shù)千萬立方公尺的蓄水庫——就是孩子們釣魚的那個美麗的湖泊。那一片片白茫茫的堿灘,經(jīng)過沖洗和排去地下堿水,已經(jīng)成了肥沃的稻田。那一望無際的沙漠,經(jīng)過排沙和精耕細作,在去年就得到小麥和棉花的豐收?,F(xiàn)在,人為的災禍,不用說,解放以后早就消滅了。天災也在逐漸被征服,那一條條的防風、防沙的森林帶,已經(jīng)在沙漠里生根長葉,用不了幾年,就會從根本上消除風沙的侵襲。三年的時間不算長,這地方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好像一個美妙的謎語一樣誘惑著我,使我不能不渴望知道,它究竟是怎樣變化的?它的變化為什么又這樣快?
場長解答我的問題,主要是從水開始的。他說:“在沙漠里,除了人的生命,再沒有比水更寶貴的的了?!眻鲩L這句話是很中肯的,沙漠里成年見不到一個雨點,每到炎熱的夏天,茫茫的沙漠,被太陽曬的像一片火海,風從這里經(jīng)過,就會立刻被燒熱;如果這熱風再卷向沙漠邊沿的田地,那一片片的莊稼也會被熱風立刻燒死。在這樣干燥炎熱的氣候里,如果沒有水,一切生物自然是無法生存的??墒菆鲩L緊接著便引證了一位蘇聯(lián)科學家的名言:“在沙漠里主要的困難,不是沒有水,而是沒有工作?!边@句話我沒能很快明白它的意思。當我要求場長為我解釋這句話的意義時,他說道;“是的,沙漠里確實沒有水,氣候又是那么干熱,可是,與這些沙漠毗連的天山里,卻有完全不同的情形,那里有永遠化不完的冰山和積雪,夏季有頻繁的雨水和山洪,有無數(shù)的山湖。瀑布和洶涌澎湃的大河,這些水既然和沙漠是鄰居,難道我們不能讓它幫一下鄰居的忙嗎?能夠的,我們只要工作。就能把這些水移到沙漠中來,就能改變沙漠的氣候和土壤?!苯?jīng)過場長的解,我才完全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而且使我深深地欽佩這位場長,欽佩他那種豪邁的作為自然界的主人的精神。
接著,場長便敘述了興修水利的艱巨過程。
興修水利也如同打仗一樣,在戰(zhàn)前必須做好周密的偵察工作。自部隊到達新疆那一天起,便開始了這種戰(zhàn)前的偵察。一隊隊的水利勘察隊,紛紛出現(xiàn)在天山南北,許多地方,設立了臨時性的水文觀察所。他們經(jīng)受了風、沙、雨、雪的侵襲,遭到了缺乏各種科學儀器和技術知識的困難,但他們始終沒有向困難低頭,一處處的水源,終于被他們相繼發(fā)現(xiàn)出來。原來天山里的水是非常充足的,有些地方竟有幾十秒立方公尺或一百多秒立方公尺的流量,但這些水大部在流出山口不遠,便滲到沙漠里去了。掌握了這些情況以后,正式的戰(zhàn)斗開始了,戰(zhàn)士們開始挖著一條長達數(shù)十公里的大渠。這條大渠全部要用石片鋪砌,并用“代水泥”(新疆創(chuàng)造的一種水泥代用品)灌漿。工作是從冬季開始的,工地上展開了愛國競賽的熱潮,英維們不分晝夜地工作者。爆破手們炸平了一座座的石山,運送手們利用冬季的冰雪用雪車拉著石片,挖渠手們用火烤開凍僵的泥土起著土方,技術人員們測量著地勢坡度、渠道路線以及水閘、渡槽、跌水、斗門、橋梁等各種技術上的設計。土地上紅旗招展,歌聲遍地,火光四射,如果你能投身於這些英雄們中間,你會馬上忘記還是在邊疆萬里冰封的嚴冬。大渠終于完工了,它從天山的峽谷,一直通到被風沙淹沒的村莊廢墟,它足以灌溉十幾萬畝良田。戰(zhàn)士們在廢墟旁邊搭起暫避風雨的草棚和地窖,開始有“砍土鏝”和馬拉犁開墾了。雖然在建場的第一年,這里還沒有一件農(nóng)業(yè)機械,但所創(chuàng)造的成績?nèi)匀皇强捎^的。特別使人興奮的,是在這一帶又發(fā)現(xiàn)了水源的很大潛力。原來這一帶每年冬季有數(shù)尺深的積雪,春季化雪期,這些雪水便在葦湖洼地匯集起來,葦湖霎時一片汪洋,并涌起驚濤巨浪流向沙漠;可是融雪期一過,這里便干涸了。另外到了夏季,天山里山洪暴發(fā),這一帶一條條干裂的河床,便都滿裝了洶涌的洪水,就連新修的大渠,也水勢暴漲,四處泛濫。這一切在第一年耕作中,當然也帶來不少災害,許多新墾的農(nóng)田和莊稼沖毀了,可是也使我們知道了這些水的流量,知道了這些水都能被我們充分利用。于是在第一年的秋冬雨季,便開始了改建葦湖洼地為一個巨大蓄水庫的工程。這一工程依然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問題,因為如果不在第二年間春以前全部完工,整個年度的耕作不但不能進行,而且修好的工程也會全部被洪水沖垮。戰(zhàn)士們以忘我的精神開始工作了,一道十幾公里的大壩終于按期筑成,從洼地里起出了近千萬立方公尺的土方。但最后修筑幾道閘門時,卻遭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難。因為這幾道閘門全部要用水泥灌漿,但水泥在嚴寒的冬季是無法混合和凝結(jié)的,何況這里又處在狂風暴雪的曠野,氣候經(jīng)常是零下四十度呢!怎么辦呢?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們有些束手無策了。還是我們的戰(zhàn)士聰明,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閘門處建起正大的暖棚,這暖棚足能容納一二百修工人員和大魚的建筑器材。有一位戰(zhàn)士詩人是這樣形容暖棚的:“天山腳下風雪大,十冬臘月把暖棚搭,要問暖棚啥樣子?好像高樓和大廈。暖棚修建不簡單,里面工程實在大,進水閘,放水閘,防洪閘,排沙閘,樣樣都是現(xiàn)代化。盞盞汽燈耀眼明,堆堆爐火冒火花,暖棚不知晝和夜,為的按期開水閘。”從速首詩歌里,我們不難想像,這工程是如何艱巨,而我們可愛的戰(zhàn)士又是多么辛勤,多么有智慧。蓄水庫按期完工了,它又為農(nóng)場增加了十余萬畝的灌溉面積,消除了夏季的水災,增加了農(nóng)場幽美的景色。
與興修水利的同時,農(nóng)場還開辦了拖拉機手和各種農(nóng)業(yè)技術人員的學校和訓練班;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積累了龐大的資金、從友邦蘇聯(lián)購來大批的農(nóng)業(yè)機械。因此在建場的第二年,農(nóng)場便開始用機械耕作了。機械耕作以后,大批人力節(jié)省出來,便開始了修建房屋、植樹造林、修橋鋪路等等建設。這樣,僅僅三年的工夫,便創(chuàng)造了這個現(xiàn)代化機械農(nóng)場的巨大規(guī)模。
可愛的戰(zhàn)士們不但為國家創(chuàng)造這樣巨大的財富,同時也給邊疆人民帶來了幸福。這個村莊原來的居民們,紛紛又回到故鄉(xiāng)來了。農(nóng)場毫無代價地把大量的水、田地、農(nóng)具、種籽分配給他們,他們在農(nóng)場的邊沿又建起一處處的新村。他們本來是想各自分一點水自己耕作的,但看到農(nóng)場的集體勞動,看到集體勞動的收獲,他們也組織起來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好幾個互助組,一個生產(chǎn)合作社,還有一個試辦性的集體農(nóng)莊。
邊疆的大自然,在英雄們的手里飛躍地改變著面貌,這些英雄們,也飛躍地變化著,就拿場長來說吧,過去在戰(zhàn)爭中,他是有名的戰(zhàn)斗英雄和優(yōu)秀的指揮員,今天,他的言談和行動卻完全改變了樣子,他完全變成一個農(nóng)業(yè)專家了。那些最普通的,也是最可愛的戰(zhàn)士們,也大談起米丘林和李森科的學說了。與此相反,那些參加到戰(zhàn)士行列中的農(nóng)業(yè)專家和工程師們,卻大談起戰(zhàn)士們的創(chuàng)造和經(jīng)驗,并且把自己的個人生活,變成了戰(zhàn)士們的樣子,當你走到農(nóng)田和工地上,如果你仍按過去那些專家和工程師們留給你的印象去觀察,你將無法分出那是專家,那是戰(zhàn)士。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日于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