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夭
劉世梅進清河制呢廠是在一九五一年的春天。那時,她剛剛在家鄉(xiāng)讀完小學,就進了廠里開辦的訓練班。工廠里的一切事物,對于一個剛從農村來的孩子,該是多么新鮮、有趣啊!看著機器飛快地轉動,看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她很快就愛上了機器,也愛上了工廠里的集體生活。她懷著急切的心情老老實實地學習著。那時,誰也沒有以特別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十六歲的小姑娘。
劉世梅引起人們的注意,還是在她結束了訓練班的學習以后。她被分配到針梳車間工作。針梳機后車很高,劉世梅人矮夠不上,她就找了個木板凳,墊在腳底下。雖然這樣工作是非常勞累的,下班以后,她的手和腰都很酸痛;但第二天她仍舊不聲不響地堅持著。不久,領導上發(fā)現(xiàn)了,把她調到細紗車間。有些年輕的女工喜歡把顏色美麗的絨線,扯下一截來扎辮發(fā),大家習慣了這樣做,也不覺得甚么。劉世梅卻想:工人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東西,那怕是一根稻草,也都應該愛惜。這樣做不是浪費嗎?她向她們提出了正確的批評。這些事情傳開去,劉世梅的名字,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清河制呢廠的工人積極響應了毛主席增產節(jié)約的號召,細紗車間組織了六人的重點小組,學習郝建秀工作法,劉世梅就是其中一個。當時一般工人,對在毛紡中推廣郝建秀工作法存在懷疑。有的說:“棉、毛性質不一樣,棉紡的經驗不能用到毛紡上來?!庇械恼f:“現(xiàn)在擋二百錠,已經夠累了,要多擋更受不了?!边@些論調,有時也在劉世梅腦子里偶然出現(xiàn),但它卻沒有使她退縮,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使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精神與毛紡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如何使自己盡快地掌握先進技術。她知道要這樣就必須鉆進去,她虛
心地向技術人民學習,吃飯睡覺都在細細地體會郝健秀工作法的精神。
試驗以郝建秀工作法來操作的頭天晚上,技術人員同她們重點小組商量這事,有些同志信心不大,害怕出“漏子”。劉世梅第一個表示了決心,愿意上車試驗。就在這天晚上,劉世梅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她感到自己的責任是很重的:這次試驗成功了,將會鼓舞大家學習的信心,如果真的能夠使每人由看二百錠提高到看四百錠,那將會給國家增加多少財富!假如試驗失敗了……,她想:不會的,決不會的。她暗暗地溫習著郝建秀工作法的規(guī)律。
在劉世梅上車試驗看四百錠的時候,全車間的眼睛都看著她。她按照郝建秀的巡回路線,沉著地,有條不紊地操作著。試驗的結果,效果很好,不獨不比看二百錠吃力,反而感到很愉快。她高興地把自己的體會,告訴重點小組里的五個同伴,五個人在她的鼓動下,都一齊上車看四百錠了。群眾具體地看到了郝建秀工作法的特快和優(yōu)越性,“棉紡經驗毛紡不適用”的思想顧慮很快被打消了。
然而,就在這群眾的信心和熱情提高了的時候,她們卻碰到了困難:試驗后的第二天,車間斷頭率增高,回毛消耗很多,有個別的人因此又懷疑起來。劉世梅告訴同伴:“不要懷疑先進經驗,要從別處找原因?!苯浰痛蠹已芯康慕Y果,原來是,大暑天,車間的濕度太低,毛紡乾燥,容易斷頭。她馬上反映給領導,要求裝置溫濕度設備,領導上采納了這個建議,不過,裝置溫濕度設備還得等一段時間。劉世梅覺得在這段時間內,不能眼看著回毛增加,浪費人民財產;更不能因此使群眾增加懷疑,阻礙先進工作法的推廣。于是,她與她的同伴們每天用噴壺在車間噴水。增加濕度,使得斷頭率漸漸減低。在斷頭率多的幾天中,她們工作很累。每天劉世梅早晨起來,眼睛總是腫的,有人取笑她:為什么哭了。她并不生氣,她想:“總有一天,我們的成績,會把你的保守思想扭過來?!?/p>
劉世梅這種精神,不論是工人或技術人員,都贊不絕口,只有車間副主任張湘富卻不同情她。張湘富今年四五十歲了,有三十年的工齡,整天忙忙碌碌的也想把工作搞好,就是思想很保守。在劉世梅她們學習郝建秀工作法時,他表現(xiàn)很冷淡,口頭上不說什么,心里總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庇幸淮?,劉世梅試驗用八號鋼絲圈比六號的好使,斷頭也可以大大減少,她向張湘富建議把六號鋼絲圈換成八號的,張湘富說:“幾號紗使幾號鋼絲圈,是有根據的,不能變動。”并且還說:“我三十年的老經驗,你小孩子懂得什么?我是師傅,得聽我的?!眲⑹烂凡粴怵H,去找廠長,廠長支持她,張湘富才勉強地換上了八號鋼絲圈。可是在夜里,張湘富他又把車速加快了。第二天,劉世梅一看,斷頭比以此更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正在琢磨,張湘富走過來,說:“你看不行吧?!眲⑹烂氛f:“張師傅,是不是你把車速加大了?”她拿起表來一試,發(fā)現(xiàn)一分鐘就快了十轉。她想:不掃開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不與張湘富的保守思想作斗爭,推廣先進經驗是有困難的。于是她一面積極地和張湘富說:有技術,有經驗是很好的;但思想上有毛病不改卻不行,應該重視每個人的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又向上反映這種情況。在領導的教育下,張湘富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錯誤。
劉世梅在學習和推廣郝建秀工作法過程中,得到一個重要的體會,那就是:工人不但要做工廠的主人,而且要做機器的主人。在過去,一個人看二百錠子,感到很吃力,紗斷頭就得接,車臟了就得擦,細紗機上的粗紗用完了就得換,有時忙的要命,有時又閑著沒事做,一切都得聽機器使喚,工作非常被動。大家覺得這有什么法子呢?機器叫我們怎么干,我們就得怎么干。劉世梅根據地自己的體會,是不同意這種看法的。她想: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改進工作方法,就得掌握機器的規(guī)律,做機器的主人。她覺得清潔工作是細紗工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把清潔工作的時間,科學地規(guī)劃出來,使大家心中有數,就能主動地工作了。她和同伴、技術人員等共同研究,創(chuàng)造了“清潔指示標”,這是技術人員、設計與劉世梅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一創(chuàng)造,使工人作清潔工作能主動掌握落紗,做清潔的時間和巡回規(guī)律。這對于鞏固先進經驗,起了很大的保證作用。
劉世梅在她的“要當機器的主人”的思想支持下,充實和改進了工作法的成績,還不止這些。比如說吧,過去換粗紗,是二百錠用完一齊換,一個人換不過來,還得找?guī)讉€落紗工來幫助,可是換完了卻沒事;是她和她的同伴、技術員一道,研究出分段換紗法,把二百錠分成二十段,每半小時換一段,使得工作不忙亂,斷頭又少。過去是下班前半小時做清潔工作,平時車口很臟也不管,到做的時
(圖片見原版面)
候忙的很,人又累,車子又臟;也是她和工人一道,研究出在工作時間交叉做清淡的辦法,這樣工作有規(guī)律,車子清潔,人也輕松。還有,落紗時換皮棉法、翻毛刷挑兩根線法、用花衣捧楷羅拉縫法,也都是她以自己的高度的勞動熱情,集中大家的智慧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當她在考慮改進工作方法的過程中,她是緊張和辛苦的。夜晚,她常在睡夢中,碰到白天所思索的問題。但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她真正地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多么的愉快,每當一個新的改進工作的試驗成功以后,她那股高興勁兒真是形容不出來的。她常想:要是能像在司令臺上似的指揮著機器,那該多好??!
劉世梅和工人、技術員共同把郝建秀工作法結合毛紡不不同的特點,總結了一套細紗操作法和細紗工作手則,這就給全國毛紡工業(yè)學習棉紡工業(yè)的先進經驗開辟了道路。由于劉世梅創(chuàng)造性的推廣成功,使看錠能力提高一倍到二倍,回毛消耗降低百分之五十四點七;只以降低消耗來講,全廠一年可給國家節(jié)約四億四千多萬的財富。
對于這些成績,劉世梅是不同意歸在她一個人身上的,她再三向我強調:“這些成績,分不出是誰的,大家都有分?!钡拇_也是如此,重點小組其他五個同志,誰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劉世梅現(xiàn)在是北京市的勞動模范,她是光榮的共產黨員,也是個青年團員。聽了劉世梅的事跡,正如聽了其他許多英雄模范的事跡一樣,我們不能不感到無限的敬愛和興奮,因為在我們英雄的國家里,有著許許多多像劉世梅這樣的人,在各種不同的崗位上為建設祖國的事業(yè)而辛勤地勞動著,正是他們,在加快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同時,我們也不能不聯(lián)想起自己:我們是否和劉世梅一樣在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和她一樣在工作中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否和她一樣善于學習……
現(xiàn)在,劉世梅被選派為參加兄弟國家“五一”節(jié)觀禮的勞模代表,將去到人民的波蘭。我衷心地祝福她這次能得到更多的生動的教育,并期待將來能再次地傾聽她的新的模范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