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雯
在一月里,有些刊物都因“與年更始”的習例而刊行新年號,絕不將篇幅擴大,在編者的選材方面亦至少要比尋常精粹一些?,F在將我已經看到而又在青年界有地位的幾種刊物,略加批評于下,不過要聲明一句,有些并未標明它是新年號,不過就它恰在一月出世,亦一并在這里面了。
新女性
新女性是思想界注意女性問題而尊重科學的分子如章錫琛,周建人諸君所辦的月刊。在本年新年號該刊的內容較前有顯著的進步。除了楊賢江君以革命的觀點敘述近年來“中國的婦女運動”發(fā)展的過程一文為該刊中之生色的文章而外,當推“現代女子的苦悶問題”一大題目下所蕓集各派知識分子的意見為最豐富。而且像這樣不分畛域的刊布各種不同的意思于一個刊物之上的討論態(tài)度,是在其他任何博士,學者所視為個人私產的刊物上所難有的。在這個大題下之公開討論的內容里面,匯集有由知名的“學者”以至一般常在言論界露頭角的知識分子的言論二十二篇。大體說來,總還沒有那個敢公然主張以“良妻賢母”為女子之全部的職責。里面的言論有些是很說得中肯的,如:周作人征引凱本特的言論,指斷非將資本主義的制度完全消滅,婦女不能真得自由,婦女的爭斗須與勞工的爭斗結合在一起,結尾老實說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里,婦女于為賢妻良母與專心學問改造社會二者間不能調和;沈雁冰君主張所在婦
女應“一面為要求本身利益而奮斗,一面為改造環(huán)境而與同調的男性作政治運動”,皆其尤者。但是在這二十二篇文字內,卻仍有不少的充分表現中國人之妥協(xié),中庸,騎墻,的根性血說話不關痛癢的!例如第一篇申報主筆陳冷先生說:“人類不止一個,性情各有不同,處境又復不一。照現在實際社會的情形,這兩種任務皆極緊要。就其性情處境,各為其是,決不發(fā)生沖突。”,簡直和他在申報上有名的“冷”的時評一樣——“冷冷熬熱不冷不熱,是是非非,不是不非”,不知所云!其他持論“中庸”的還有幾篇,此次無暇一一指出。除了占全刊物之大半的“現代女子的苦悶問題”而外,如“初民社會中之兩性關系”,很有趣味;“金娟妨”和“指環(huán)”兩篇小說,寫得還干凈,鄙可笑這一期東面的可讀的文章。
洪水
這是去年在青年界獲得不少的歡迎之有群眾的刊物。因為他們的作者大半從事革命實際工作,所以好久沒有出版。在一月里出版了第二十五期,內容較前略好。第一篇是成仿吾的“完成我們的文學革命”,內容很痛切的批評近來青年文藝界之專攻趣味,享樂的傾向——“是一種在小天地中自己騙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同時成君痛斥北新書局大批印賣古色古香的線裝書之無聊“詩哲”的“詩”,“揚鞭集”,“瓦釜集”,“何典”之飴禍青年。這種“游玩的”,“不誠實的”,“以感著所謂趣味為目的”的文藝,是以討赤的白色首都為“福地”,“周作人先生及他的Cycle”以及“無數的。沒有課上的大學堂里念書的,未來的
文人學士”,都沉迷于這種興味的文藝中而不知反。關于“詩哲”,劉半儂者流之無聊,北新主人之害人,現行文藝界之頹廢不振,我與成君有同感。不過關于周作人先生和他辦的語絲,有一點不同的意見:語絲文字雖以“趣味”,“好玩”為多,但亦有不少以諷刺文體出之的消極反對討赤諸帥爺研究系和獅子狗兒派的文字,在近十來期的“閑話集成”中隨在皆是。這種言論,在白色都會中一切言論皆要受制的現狀之下,對于青年這是有相當作用的,至于文體之開玩笑,之乎也者的諷刺,雖然不在通俗,但在討赤的首都卻不能不以大轉灣,比較晦澀的潮弄口吻來表現,否則被“媽特巴子”的討赤的帥爺們抓著破綻,那還了得?我以為周作人先生和語絲派中之多數,雖然說不上什么“赤化”但總可算有民主思想的赤的同情者。我們與其說他們視北京為福地——白色都會迷戀者,勿說他們正是北京那種白色努力壓迫下的必然產物。在北京的言論界,像語絲這種帶消極反抗性的刊物,就要算“赤化”的,這個都會決能容比語絲更大膽的刊物存在。次之,在這一期洪水中,登自一篇小說——秋夜,是描寫一個青年追逐小資產階級的戀愛而失敗,陷于極端的痛苦和浪漫的慘境。“任白得譯定‘戀愛心理之研究的批評”一文是捧打“譯作家”之很痛快的文字;“獄中雜威”頗能給青年以坐牢的興奮,“廣州通信”的觀察很平允,結論的態(tài)度亦還正大。我個人以為這一期是洪水中之很較好的。
一般
一般雜志還要算思想界比較進步的刊物,不過有他普通的缺點:一是紳士習
氣,Gentleman的架子太重,一是因為要充分的表示他“純文化”的,“超政治”的“
一般”,就什么都談,有時把他們并不知道很多的問題也來“胡調”——如前此之大談“青年生活問題”。新年號內有一篇“中國統(tǒng)一問題”,雖然寫了好幾千字,但終是一篇不懂政治,沒有什么觀點的“教授”的雜感,而且像“一切運動大半都是由幾個壞分子操縱”一類的話,簡直像章太炎或孫傳芳的秘書說的?!芭f倫理觀與新倫理觀”雖然作者極力求向新方向說去,說出“第四階級乃新倫理觀的主人翁”等話,但是一則不知從近代生活狀況的演進中去求倫理觀念的轉變,再者作者居心既怕“反動”,又怕“赤化”,所以只以很齊整的辭句來粉飾內容,七扯八挪的抓了很多的學者名言來表示淵博,結論終是模糊不清,沒有觀點。“一九二六年的國際政治”是一篇有系統(tǒng)而且贊揚國民革命,反對帝國主義的文章。其他如“一九二六年之國產影片”,“茶話”,“讀報應注意的幾點”,都還可讀。書報評林可算是一般上的生色的一欄。
幻洲
這是幻社出版的一個半月刊。在前幾期“十字街頭”一欄中有很多有精彩的文章。對于平民,我以為“新流氓主義”比臭紳士架子有意義些。不過就過去所出的幾期看來,我以為幻洲的缺點是不能一期有一期的進步。六七兩期靈肉號的內容一半失之膚淺,一半失之神秘,因為把性的問題看得太“靈”了。元旦出版的第七期《銀妹》和《哀音》兩篇創(chuàng)作者筆都還簡凈《歐弗拉河的夕陽》譯筆亦甚流麗。我對于幻洲所發(fā)表的小說多嫌太重欣賞或發(fā)泄浪漫情緒,不能給予青年以能夠反省的印象
。這或許是因為我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原故。下部《與張競生博士談談新文化》一文頗痛快——那個江潮性博士是應該挨罵的。插圖專門反對戰(zhàn)爭,這亦是現代文人消極厭戰(zhàn)的心理之一種。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戰(zhàn)爭、固屬必要;但若同時亦反對民眾反抗的戰(zhàn)爭就是誤解了!